结合《我的1919》谈谈对近代中国外交的看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12:33:56
结合《我的1919》谈谈对近代中国外交的看法

结合《我的1919》谈谈对近代中国外交的看法
结合《我的1919》谈谈对近代中国外交的看法

结合《我的1919》谈谈对近代中国外交的看法
近代中国(1840-1949)外交的嬗变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大清帝国的大门,至此,中国的近代史开始.众所周知,从1840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年中国处于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从一个腐败、固步自封的封建王朝历经多次列强入侵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再经民国,最后经历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上,在与外国的不断摩擦中,中国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中国的各方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想谈谈中国近代外交.
中国近代的外交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四个阶段:
第一部分:清朝晚期(1)1840-1861年,没有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2)1861-1901年,总理衙门;(3)1901-1911年,外务部;
第二部分:民国(1912-1949),外交部.
可以看出,外交方面,从鸦片战争到民国初年,中国近代外交制度逐步融入世界.
鸦片战争以前,清朝以天朝自居,与周边的邻国大多建立了宗藩关系,互不侵犯;与西方国家相交也是以高贵自居,蔑视西洋人,不平等的对待他们.很明显,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由于清政府多年的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对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继续专制统治,以天朝自居,这时候的中国是以中国为中心主义的外交价值观,以为大清帝国很强大.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会证明,此时的中国,可谓是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很好的反面实例.
鸦片战争撬开了大清帝国的大门,据统计,自1842年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开始,近代中国在108年(1841-1949)之中同22国签订了745个不平等条约,这在世界殖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主要是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领土广袤,人民坚强不屈的不断反抗,再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不能一下子强占整个中国,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掠夺中国.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20年间,在传统观念禁锢下的清政府仍然没有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直到英法联军侵入北京,迫于列强压力,1861年1月20日,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衙门.总理衙门的设定让中国逐渐有专门的外交部门,而且由于历史原因,刚设立的总理衙门名列六部之首.总理衙门最初主持外交与通商事务,后来扩大到管理办工厂、修铁路、开矿山、办学校、派留学生等,范围越来越广,涉及外交以及与外国有关的财政、军事、教育、矿务、交通等,成为清政府的重要决策机构.不过从总理衙门的机制来看,当时中国的外交制度处于起步阶段,当时的机构编制不够合理,派驻使节有一人兼使数国,缺少职业外交人才的情况.而且由于总理衙门的官员并非专业的外交人员,精通外语的官员很少,很多重要职位都是有大清重臣兼职,不精通国际法、西方文化的官员们显然没有足够的精力与能力处理好外交事务.
经历洋务运动,已从根部腐朽的大清没有崛起,历经随后不断的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1895年《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让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了.《辛丑条约》规定,“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在外务部存在的十年当中,制度方面比较合乎当时的历史环境,是中国当时最先进的部门,它取消了若干传统礼仪手续,建立了领事制度,厘定了派外使节职制,且制定了外交章规.大量重用受过西式教育与留学西方的人才,重视职业外交官的培养,在选拔外交官吏时较为强调专业知识.可以看出,清政府明显加强了国家的对外职能,但是在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大框架内,外务部与总理衙门相比较,就其设立的历史背景、性质和组织形式而言,并无本质差别.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成立,虽然中华民国领导人主张共和,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正在此时,近代中国外交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制度改革开始了.中华民国初期,陆徵祥被政府任命为外交总长,开始按照西方国家外交部的模式改组民国外交部,制定《外交部官制》,在任用外交官方面,要求受过专门训练、通晓近代外交知识、懂至少一门外语、有极强的民族意识等,坚持宁缺毋滥,这样的政策使民国初期的外交部很快创建了较为完善的外交人才培养体系,外交官素质整体水平较高.陆徵祥不拘一格调用人才,破格提拔.为庆祝“五四运动”八十周年而拍摄的影片《我的1919》里面的顾维钧便是当时的外交奇才,他当年刚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就被邀请回国担任要职,可见当时的外交部对人才的倚重.单从影片中,我们便可知道顾先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对领土主权的绝不妥协,对西方国家的不合理决定坚决抨击,对日本国无理的要求予以强烈讽刺,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使中国成为唯一没有在合约上签字的“一战”战胜国.最后的决定让全体中国同胞痛心,引起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至此,中国从1840年开始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外交上,肖克俭为讨回正义,在凡尔赛宫广场自焚的爱国举动、顾维钧在和会上据理力争的事实,联系当时中国的国情,体现了中国外交很大的进步性.至此,中国的外交已经融入世界.这样的外交制度大体上持续到了中国近代史的晚期.
中国的外交演变都是随着国家社会性质、政治方面的改变而改变的.从辩证唯物主义来看,当初自封天朝之国的大清只是井底之蛙,偌大的中国,四万万同胞,在腐朽的社会体制下过着自足的生活却没有多少社会上层人士真正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可以说,洋务运动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是一项很伟大的运动,但是当权者目光短浅,乱用资金,导致极具前景的洋务运动也在甲午海战中基本宣告失败而结束.可以说,中国外交体系的演变很大程度上是受控于当时的环境的,清朝晚期是迫于帝国主义的压力,而建立与之处理相关事务的总理衙门、外务部,而真正的平等、和平外交应该说是从民国成立而设立的外交部开始的.受儒家学说的熏陶,中华民族几乎不具备侵略性,所以周边的国家像朝鲜、越南,甚至是日本等,在十八世纪以前都能很好的和平共处,生存下来,直到天朝的辉煌不再,受尽列强的侵略.从近现代以来,西方列强主张“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了掠夺资源,西方列强一直入侵相对弱小的国家,使之殖民地化或半殖民地化.工业革命后抓住了历史机遇,发展迅猛,主导世界.可以说,一直到现在,很多世界性的规章制度仍然是符合他们的利益的,甚至不顾及一个国家的安全局势,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成为世界上最厉害、最公开的恐怖主义者,联合国都对他们束手无策.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想象那些弱小的被侵入的国家的外交部门能有怎样的大举动.
联系近现代世界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弱国无外交”.只有自己的国家强大了,有较强的综合国力,外交才会拥有坚强的后盾,才会有发言权.
本文章参考了一些文章,现在列于下:
参考文献:
1.杨红林,高艳萍:《清末民初外交制度的嬗变及其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第2期;
2.高放:《近现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来龙去脉》,《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2月;
3.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242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
联系方式:zhudavid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