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发展情况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趋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06:27:02
我国的发展情况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趋势.

我国的发展情况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趋势.
我国的发展情况
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趋势.

我国的发展情况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趋势.
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趋势
——新世纪开始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新阶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在《社会科学报》2002年1月17日发表“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与政策取向——新世纪开始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新阶段”一文指出:经过20多年来的改革和发展中国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可以作出四点判断:
一、经济体制发生了带有根本性质的变化,中国已经由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
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已经由封闭、半封闭的国家变为开放的国家.中国经济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国际化趋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三、经济实力增强.过去20年,中国是全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2000年GDP相当于1980年的6倍以上,在人口增加3亿的情况下,人均GDP翻两番,超过原定20年GDP翻两番的目标.商品供应短缺的状况已经结束.
四、人民生活在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说“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因为现在还有2000多万人温饱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有更大数量的人口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没有达到小康.中国是个发展中大国,在实现小康和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步伐有前有后.
观察中国经济问题,要注意到“总量”和“人均”两个方面.2000年中国GDP达到89004亿元人民币,按当年汇率超过10000亿美元,世界排名第六,经济总量已经相当可观.如果按购买力平价,也就是按国际共同价格计算,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还要提前.但是,人均还不到100美元,刚刚进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行列,还是一个比较穷的国家.大约还要经过50年左右时间,到本世纪中叶,才能基本实现现代化.
从新世纪开始,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始向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迈进的新发展阶段.今后10年,中国经济预期年均增长7%左右,2010年GDP比2000年增长1倍.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7%,虽然有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增长减速的不利影响,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仍然可以达到,明年仍有可能保持7%左右的经济增长率.
今后5到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政策取向,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调整经济结构.这是今后相当长时间经济发展的主线.要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使我国经济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而不仅是GDP总量低水平的扩张.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中国技术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需要注意处理两个关系:一是发展新兴产业和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关系;二是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我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交织在一起进行的,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在比较高的起点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二,加快城市化进程.农村经济发展有近期的问题,也有远期的问题.九十年代以来有两个基本情况:一是粮食产量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人口增长速度;二是城乡居民人均口粮消费下降.这带来了过去所没有的相当多农产品销售困难的现象.中国农业单产并不低,种粮不赚钱的根本原因是人多地少,达不到规模经营,单纯务农很难使农民富裕起来.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加上农业季节性的特点,许多地方是“一个月过年,三个月种田,八个月赌钱”.从长远来说,农村问题的根本解决,要靠工业化和城市化,靠大量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可以这样说: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最困难之点,不在城市,而在广大农村地区;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起步点在城市,最终落脚点是在农村.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推进城市化是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要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农村人口非农化和城市化的道路.这也就是农村现代化和整个国家现代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为了推进城市化,长期以来所实行的限制农民进城的政策需要改变,同时要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保持社会稳定.
第三,西部大开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普遍规律.几十年来,地区政策几经变化,总的说来,各个地区经济都有很大发展,纵向比较发展速度都很快,但横向比较,地区发展差距是扩大的趋势.今后一个时期,即2010年之前,地区发展水平的绝对差距,即人均GDP的差距,还是继续扩大的趋势;相对差距的变化趋势则取差异.不论东部还是西部,省、自治区内部各市、县之间,差距也呈扩大的趋势,这是各个地方经济发展要解决的问题.区域经济政策要强调两个大局.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一个大局.这个政策要坚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是放松或者延缓东部地区的发展.东部地区的发展,过去是,今后相当长时期仍然是从财力、物力和技术上支撑国民经济全局的极为重要的力量,也是支持西部开发和加快中西部发展的条件,东部地区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地区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这也是一个大局.西部地区,西南五省、市、区加上西北五省、区,如果再加上比照执行西部政策的广西和内蒙,面积占全国的71.3%,人口占全国的28.5%,而GDP只占17.8%.可以这样说: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最困难之点,不是在东部,而是在西部;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起步点在东部,而最后的落脚点是在西部.西部地区不实现现代化,也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
第四,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世界性大课题.在新的发展阶段,应该把可持续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主要是人口、环境问题.
人口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特殊问题.去年11月底大陆人口12.6亿,2010年全国人口可以控制在14亿.中国增加1亿人口的最短的时间,是1969年9月到1974年6月,从8亿增加到9亿,只用四年零九个月时间.现在人口总量还在继续增加,但增势明显趋缓,最紧张的时期可以说已经过去了.预测在2035年左右人口高峰期,即使按最保守的预算,也能够控制在16亿以内.人口问题过去是两句话: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现在应该加一句话:注意老龄化问题.我国现在60岁以上人口占10%.我国在经济不发达、人口基数很大的条件下,在很短的时期内进入老龄社会,困难更大.老龄化会带来“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的问题,需要预谋对应之策,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环境保护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环境保护可以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环保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环境恶化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 ,现在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了,对于环境问题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按照“十五”计划,2005年经济增长5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0年减少10%.经济发达国家在人均2000美元时开始治理环境,我国在人均不到800美元的条件下开始大规模控制环境污染,难度更大,要靠长期努力.
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是长远大计.主要是水资源和能源问题.
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特别是北方,必须通过科学技术和加强管理,全面推广节约用水制度.能源主要是石油问题.国内石油开发不能满足需要,2000年进口7000多万吨,很快就会达到1亿吨.2010年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会达到50%.要在国际上寻找稳定的石油资源供应,建立国内石油储备体系,像过去抓粮食那样抓石油.我国资源相对短缺,在进出口贸易中,要养活初级产品出口以进口资源消耗多的产品以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
第五,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现在只是“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这就是说,有了一个雏形,一个大的框架,不健全、不完善之处还很多,仍然需要强调体制创新,通过深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体制保障.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就是建立与国际市场经济规则接轨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我们正在进行“三个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适应的各方面的体制或制度建设,也可以说是体制或制度文明建设.
第六,发展开放型经济.中国所处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对外经济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趋势,交织着各个国家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和激烈的竞争,必须经过许多曲折和反复.其结果,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是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但我国经济技术落后,在同发达国家的竞争中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加入WTO给我国经济带来新的机遇,这是具有很大挑战性的机遇;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包含着发展机遇的挑战.加入WTO本身并不能保证一个国家经济的顺利发展,加入WTO只是获得入场券和参赛资格,关键是提高我国经济的竞争能力.今后几年是加入WTO以后的过渡时期,要珍惜这几年的时间做好准备工作.
第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妥善处理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在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上,要兼顾国计和民生;在社会政策上,要注重调节社会分配和解决就业问题.我国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今后5年城镇将新增就业岗位4000万人.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4000万人.达到这样的目标,城镇失业者仍将有1200万人以上,农村仍将有1亿以上的剩余劳动力.积极扩大就业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政策.中国市场商品短缺的状况已经结束,现在是供过于求,没有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国内市场不可能开拓,经济就不可能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