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每句的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6:10:05
《观书有感》每句的意思

《观书有感》每句的意思
《观书有感》每句的意思

《观书有感》每句的意思
朱熹的诗句大都含有哲理
最著名的是那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名《观书有感》
另外的 譬如 希望我简单的解释你能看的懂
1曹操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
2曹操的另外两首名作 ,如《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对酒当歌,人几何]
3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都不错 你可以把这两首诗全篇看下 应该会有收获
4李白也写了很多句 比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
5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新事物发展创新必将战胜旧事物)
6将进酒 也是李白的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个好 希望全文看 这个意思好 人生不用气馁 不要在白白等待机会了 比“少小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类劝惜时的句子 更有深度 更有文韵
7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绝句 宋 夏元鼎
释 义 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的
古意: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园紧簇的景象.现意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8金缕衣 作者:【杜秋娘】 年代:【唐】 体裁:【乐府】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句有点像一开始李白那句吧
9白居易最出名的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琵琶行里面的“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从相识”
1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的《望岳》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读这首诗集会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想到“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但两句话的意思截然不同 都很有哲理
1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第三句有名
联想……“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
12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3天下何处无芳草 这句超有名 苏轼的
联想一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辛弃疾的
一般世人推崇唐诗,贬低宋诗,倒是诗论界的共识最为评价公道:唐宋诗在总体上的差别——在情理各有侧重上,唐重情,宋重理,神韵追求上,唐豪迈端庄,宋奇峭流畅;表现技巧上,唐尚虚,空灵浑成,宋尚实,工巧细密;措辞用语上,唐重声律之美,多练虚字,宋重口语化,兼练虚字.而宋人的哲理诗较之唐诗则有高明之处:着重捕捉心与物相遇时刹那间的感受,并立即升华为一种哲理思考.
一提到宋代的哲理诗,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苏轼的《题西林壁》和朱熹的《观书有感》.
《题西林壁》是理趣诗的著名范例,而唐诗中少有这种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种诗,既是说理,又很有诗味,它以理语入诗,即用诗来说理,在描写景物中说明一个道理.这就是理趣诗.《题西林壁》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哲理,逸趣横生,精警简括.前两句从庐山移步换形,写出庐山变化多端、令人目迷神夺,种种姿态,不可辨认.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在观望中受到启发,巧妙地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成为启迪后人的哲理名句.
同属理趣诗一类的还有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朱熹的《观书有感》亦是理趣诗,以理语成诗,却又别开生面:
半亩万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此诗的突出特点是:全诗用形象思维和比兴手法,写读书的乐趣和重要.读书本是很理性的事,在这里却形如美景,情趣盎然.首句把"半亩方塘"比作一本书,因书为长方形,故有"半亩"之说.把书打开,就好像打开一面镜子,既雅趣又新颖.二句借用"天光"、"云影"这些为人们所喜爱、欣赏的自然美景,喻写书中丰富的内容,情趣更浓.三句一个"问"字,引出方塘之水哪能澄清,四句道出缘由: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活水"比喻得奇妙:知识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
卢梅坡,只知为宋人,其他不详,可见其知名度不大,可他的哲理诗《雪梅》,却被诗论界誉为宋人哲理诗的压卷之作:
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的确是一首绝妙的哲理诗,无论在理致与笔趣上,都超过了前面提到的几首诗,它既有宋诗工巧细密之所长,又兼得唐人诗虚处着墨、意象微茫之特色."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评价梅雪,恰如其分.此诗好就好在:它能写出别人诗中所有(雪似梅,梅似雪),又能写出他人笔下所无(梅雪争春,各具特长).这首咏物诗,没有写景,没有抒情,纯属议论,却写得如此生动,另具一格.
卢梅坡还有一首同题《雪梅》诗,也是出类拔萃的咏梅之作: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此诗深得梅与雪的天然风韵,且在吟咏之间,寄托了微妙的哲思与理趣.
另有宋人哲理诗压卷之作美誉的是杨万里的《过松塬晨炊漆公店》: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此诗也是巧借景与事托寓哲思.诗人借翻山越岭的实际描写,道出一则深刻的哲理.一二两句,平白如话,先点题意:"下岭"有难,切莫"错喜欢".三四两句,集中作答:"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困难是一个接着一个,正如进入丛山峻岭,翻过一座山,还有一座山在那里等着呢!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千万不可松懈.此诗理趣与诗味交融,深启心智.
总之,宋人的哲理诗以哲思的景物化为特点,内蕴极为深刻,在诗史上成熟而独特,能独树一帜.而唐人的所谓哲理诗,带有初创性,只可说具有哲理性.哲思浑然于景事之中而成至理,才是哲理诗的绝妙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