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及成语的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13:27:08
孔子的名言及成语的意思

孔子的名言及成语的意思
孔子的名言及成语的意思

孔子的名言及成语的意思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读音}.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偶不以三偶反,则不复也.
1.学习了不思考就会迷惘,但思考了而不学习在精神上就回懈怠.
2.用功读书忘记了吃饭,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忘记了忧愁,却不知衰老即将到来.
3.经常去温习旧知识,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yi)
4 不到别人想弄明白的程度你就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别人想说却说不出来的,程 度不要去启发他,不到别人不懂得举一反三的时候就不要反复的举例子给他听.

孔子的名言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

全部展开

孔子的名言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1)至圣先师 (2)有教无类 (3)见贤思齐 (4)慎终追远 (5)举一反三 (6)温故知新 (7)见义勇为 (8)怨天尤人

收起

【不悱不发】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不愤不启】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百家诸子】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后来对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伯牛之疾】伯牛:人名,春秋鲁...

全部展开

【不悱不发】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不愤不启】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百家诸子】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后来对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伯牛之疾】伯牛:人名,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伯牛不幸生了癞疮,那里是不治之症。因此用以指人患的不治的恶疾。
【抱痛西河】痛:哀痛;西河:古地名,战国魏地。原指指孔子弟子子夏在西河丧子而哭瞎眼睛的事。后泛指死了儿子而极其头痛。
【笔削褒贬】笔:记载;削:删改。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来评论人物的好坏。也指用文字褒扬、贬斥人或事。
【陈蔡之厄】厄:灾难。原指孔子及其弟子从陈国到蔡国的途中被围困,断绝粮食的事。后比喻旅途中遇到食宿上的困难。
【春秋责备贤者】春秋:孔子修订《春秋》书;贤者:指才德兼备的人。指《春秋》书对贤者常常责备,严格要求。
【道大莫容】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所以天下容纳不了他。后用以正确的道理不为世间所接受。
【东观之殃】孔子任鲁司寇时,杀少正于东观之下。后用以指杀身之祸。
【东家孔子】对孔子的一种称呼。
【东家丘】丘:孔丘。孔子的西邻不知孔子的学问,称孔子为“东家丘”。指对人缺乏认识,缺乏了解。
【刚毅木讷】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孔壁古文】相会在孔子住宅墙壁中发现的古文经书。今泛指古字或汉代以前的文字。
【孔孟之道】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学说。
【孔情周思】指儒学的思想、情懆。孔,孔子;周,周公。
【孔席不暖】指孔子急于推行其道,到处奔走,每至一处,坐席未暖,又急急他往,不暇安居。
【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原意是孔子、墨子四处周游,每到一处,坐席没有坐暖,灶突没有熏黑,又匆匆地到别处去了。形容忙于世事,各处奔走。
【孔席不适】指孔子急于推行其道,到处奔走,每至一处,坐席未暖,又急急他往,不暇安居。同“孔席不暖”。
【梦见周公】周公:西周初着名政治家,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原为孔子哀叹自己体衰年老的辞句。后多作为瞌睡的代称。
【梁木其坏】原指孔子把自己的死比作像栋梁的损坏。后用为对众人所敬仰的人之死的哀悼之辞。
【犂生骍角】谓杂色牛生纯赤色、角周正的小牛。比喻劣父生贤明的儿女。邢昺疏:“杂文曰犂。骍,纯赤色也。角者,角周正也。舍,弃也。诸,之也。仲弓父贱人而行不善,故孔子称谓仲弓,曰:‘譬若杂文之犂牛生纯赤且角周正之子,中祭祀之牺牲,虽欲以其所生犂而不用,山川宁肯舍弃之乎?’言仲弓父虽不善,不害于子之美也。”亦作“犂牛骍角”。
【匏瓜空悬】孔子比喻自己无法像匏瓜那样系悬着而不让人食用,应该出仕为官,有所作为。后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却不为世所用。
【配享从汜】旧时以孔子门徒及某些所谓“名儒”附属于孔子者一并受祭,称配享从汜。
【蒲邑三善】蒲邑:蒲县,在山西隰县。孔子的弟子子路治理蒲邑,孔子称赞他有三善:恭敬、忠信、明察。
【黔突暖席】原意是孔子、墨子四处周游,每到一处,坐席没有坐暖,灶突没有熏黑,又匆匆地到别处去了。形容忙于世事,各处奔走。
【三节两寿】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修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
【司马牛之忧】司马牛:名耕,孔子的学生。司马牛因为没有兄弟而忧愁。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担忧。
【升堂有余】升堂和入室是孔子用来比喻学问所达到的两种境界。比喻学问已经达到精深的境地。
【素王之业】素王:旧称孔子有德无位,故称素王。旧指孔子删订《春秋》的事业。
【三盈三虚】盈:满。虚:空。指孔子的满门弟子,被少正卯讲学所吸引,多次离开孔子之门。形容讲学效果好,影响大。
【诗云子曰】《诗经》所说和孔子所言。二者均为历代儒者遵奉的信条。因用以泛指儒家言论或经典着作。
【圣之时者】圣:圣人。指圣人中能适应时势发展的人。旧时常用来称颂孔子。
【上智下愚】智:聪明;愚:笨。最聪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认为他们都是先天决定,不可改变。
【痛抱丧明】原指指孔子弟子子夏在西河丧子而哭瞎眼睛的事。后泛指死了儿子而极其头痛。同“痛抱西河”。
【先圣先师】旧时尊称孔子;也称周公和孔子或孔子和颜渊。
【沂水春风】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子不语怪】本指孔子不谈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一类事情。指用以指不谈怪异一类的事情。
【钻坚仰高】原形容颜渊对于孔子之道的赞叹,后指努力攻读,深入研究,力求达到极高水平。
【邹鲁遗风】孔子是鲁人,孟子是邹人,故以“邹鲁遗风”指孔孟遗留下来的儒家风气。
【周情孔思】周公、孔子的思想感情。封建社会奉之为思想情操的楷模、典范。
【至圣先师】至:最。旧时特指孔子。
【子曰诗云】子:指孔子;诗:指《诗经》;曰、云:说。泛指儒家言论。

收起

名言: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叫人)很高兴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读书,却不开动脑筋思考,这样下去就会迷惑而不所得;如果只是一味的空想,却不去读书,那么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发愤用功,连...

全部展开

名言: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叫人)很高兴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读书,却不开动脑筋思考,这样下去就会迷惑而不所得;如果只是一味的空想,却不去读书,那么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的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老了都不知道。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了旧知识,有领悟了新知识,就可以做老师。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偶不以三偶反,则不复也: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的给他举例了。
成语:
学而不厌: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苦心孤诣: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高兴。
见贤思齐:以贤人为榜样,像贤人学习。
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都可以收到教育。
不偏不倚:不偏向任何一方。
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有耐心,从不厌倦。
乐此不疲: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沉溺其中,不知疲倦。
托物言志:借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
喻之以理:用道理来说服人。
逝者如斯:形容时间如流水,一去不返。
川流不息:像河水那样流个不停。形容人群或车辆来往不断。

收起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生态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

全部展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生态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政治格言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路问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