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5:50:35
如何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如何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如何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如何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则是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这两个重要论断曾经被写进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党章,但党的十六大党章中却没有再次提到它,提出的是“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由此可见,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在不断地丰富与发展,我们对此的认识也应随之而不断地提高.
  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剥削现象
  要正确理解党的十六大党章不再提邓小平的“本质论”这个变化,关键是要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剥削现象.历史唯物主义表明,剥削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出现的;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这种现象才能被消灭.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就基本被消灭;但后来的实践表明,当初上层建筑的建设实际上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并非由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来,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极其落后的旧中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正是在吸取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教训后,对过去确立的那种不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的调整.也正是这样,我国现阶段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私营经济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并发展,从而剥削现象也必然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着.不过,对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剥削现象要能正确理解,不能因此而模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首先,对私营企业的劳动用工和资本积累要正确认识.一是我国现在劳动者有一定的就业压力,但并不象马克思所描述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者一样,除了劳动力外一无所有,是绝对意义上的“无产者”,仅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维持生存;他们都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是社会的主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实行的是劳资双向选择,并有法律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汉川市近几年由于工业经济发展迅猛,缺工三万左右,市政府一方面帮助企业招工,另一方面要求企业提高工人待遇,改善生产条件,规范用工.二是我国现阶段大多数私营企业主的资本积累是通过诚实劳动、守法经营完成的,不是靠剥削、掠夺等非法手段完成的.三是私营企业主需要承担生产经营的风险.
  其次,对私营企业主的收益要正确认识.一是资本参与企业的收入分配是我国现行分配制度所确定的,他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是有所区别的;二是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制,从整个社会来看,公有制或私有制企业的相对剩余价值难以计算;三是我国现在虽然还存在极少数的非法用工等剥削方式,但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这些都将被彻底消除.
  最后,对现阶段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的地位和作用要正确认识.事实证明,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们在没有国家投入的情况下,不仅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繁荣了市场,拓宽了就业渠道,满足了社会多方面的需要.党的十五大报告曾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报告也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当然,我们党肯定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并不是鼓励私营企业的剥削行为,而是要通过发展私营经济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
  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强调“和谐”理念的必要性
  正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现象的出现有其必然性,所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政府采取很多措施“限制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以期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如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修改劳动合同法,规定工时和最低工资标准、杜绝童工等;强化个人所得税的征管,考虑开征房地产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等等.
  在我国现阶段,既然剥削现象只能限制,难以消灭,那么强调“和谐”理念就理所当然了.所谓剥削,说到底就是劳资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而利益关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极为重要的社会关系,这个关系处理不好,社会就不稳定,社会和谐就难以保证.因此,对私营企业而言,构建和谐就是协调好劳资双方的利益关系,处理好劳资双方的利益矛盾.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曾经指出:“当一种生产方式处在自身发展的上升阶段的时候,甚至在和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分配方式下吃了亏的那些人也会欢迎这种生产方式.”所谓“在和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分配方式下吃了亏的那些人”,就是被剥削者.由此可见,虽然剥削存在,但劳资之间和谐相处也是具有现实可能性的.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时,主要是从生产力、社会公平和价值目标等方面予以了概括,并阐述了经济发展、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国家和人民要富强就必须解放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要公平就必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在谈话中还明确指出,如果社会主义搞了几十年,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就谈不上什么优越性,中国就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由此可见,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中着重强调的是经济建设.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又把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这可视作是对邓小平“本质论”的继承和发展.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论断,主要是从政治的角度指出了民主与社会主义具有不可分性,表明了民主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之一.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今年3月16日答中外记者时所指出的:“社会主义与民主、法制不是相背离的.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等,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全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
  党的十二大报告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从这个角度讲,精神文明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之一.
  和谐社会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状态的社会,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发展等各个方面相互协调.如果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等都抓好了,社会就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也就是说国家不富强,没有民主和文明,社会就不是和谐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和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之一.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1、确立的理论依据
  (1)、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3)、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2、确立的客观依据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经济建设,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社会主要矛盾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结论,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①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时代特征,决定了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
  ③大力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
  ④总之,“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3、发展是硬道理,是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6大)
  “硬道理”既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又指主观上应该遵循的原则,因此要求我们必须自觉地把促进发展当作最高的原则.
  发展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发展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是解决全球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实现全球协调、平衡、普遍发展,才能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与稳定.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方式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其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要使我们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我们党成立以来的一切奋斗,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打开了广阔的通途.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看,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体制的改革,积极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要:(1)、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2)、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清除;(3)、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要指出的是,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发展生产力,既要见物,又要见人,更要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要坚持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特别要看到,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突出,越来越显示出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这就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工业化路子,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