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是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22:56:47
创造是什么意思

创造是什么意思
创造是什么意思

创造是什么意思
[create] 创造是指将两个以上概念或事物按一定方式联系起来,以达到某种目的行为.
创造是指将两个以上概念或事物按一定方式联系起来,以达到某种目的行为.
创造的本质在于甄选!甄选出真正有建设性的联系(事物或概念之间的联系).
例如,当你想拿到桌子上的一个花瓶而又因为自己太矮而够不着时,你挠挠头往周围看了看,发现旁边有一个凳子!你突然想到也许可以通过站到凳子上而够到花瓶,这是最关键的一步,通常称为灵感(这个现象类似于生物中的突变,这里发生的变化是改变了凳子只是用来坐的这样的观念),做到这一步时你已经将“凳子”和“自己的身体”这两个概念在头脑里联系起来了,并且进行了一个思想试验过程:首先看了看凳子的高度,大概判断了下自己如果站在上头很可能就可以够着花瓶了,并且觉得自己肯定可以爬到凳子上去.于是你头脑中迅速闪过了你爬到凳子上然后顺利够着花瓶的图景.这个思维过程完成后,你就完成了一个“手续概念”的创造.为了方便陈述,你还可以把刚才这个手续概念命名为:“通过站在凳子上拿到桌子上的花瓶的方法”.
为了验证刚才创造的这一手续的可行性,你将你的想法付诸实现,结果也许真的可行,也许不可行,或者造成了你没有想到的结果.比如凳子翻了你摔倒了,还把花瓶打碎了.这都是因为你在头脑中模拟的过程忽略了某些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比如凳子的稳定性,地面的摩擦系数,或者对凳子和自己的高度判断不准确等等)造成的.如果可行,并且拿到了花瓶,那么你就进行了一个“概念的物理实现”的创造过程.也就是说你将你创造的概念的“物理实际”也创造出来创造了.它本质上就像你完成了一个建筑的设计,并且亲自把它建造出来一样.经历了这件事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够马上想起已经建设完成的这个概念,这就是你增长的知识.可见创造可以分为概念的创造和概念的物理实现创造两种.

一、想像和创造思维
(一)什么是想像
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例如,人们在看小说时, 在头脑中产生各种情景和人物形象就是想像活动的结果。
新颖性和形象性是想像的基本特征。想像主要处理图形信息,或者说表象,而不是词或者符号,因此具有形象性的特征。想像是对旧有的表象积极的再加工和再组合,因此具有新颖性的...

全部展开

一、想像和创造思维
(一)什么是想像
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例如,人们在看小说时, 在头脑中产生各种情景和人物形象就是想像活动的结果。
新颖性和形象性是想像的基本特征。想像主要处理图形信息,或者说表象,而不是词或者符号,因此具有形象性的特征。想像是对旧有的表象积极的再加工和再组合,因此具有新颖性的特征。想像不仅可以创造人们未曾知觉过的事物的形象,还可以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或不可能有的形象,但它们仍来自现实,来自对人脑中记忆表象的加工,想像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都有其现实的依据。
想像与创造性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想像,就没有创造,想像是创造性活动中的精髓部分。
(二)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在常规思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发明、想像、设计、假设出新的概念、想法或者实物的心理活动。
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的特征:敏感性,即容易接受新现象,发现新问题;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于特定的问题情景能够顺利地做出多种反应或答案;灵活性,即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具有灵活改变定向的能力,能发挥自由联想;独创性,即产生新的非凡的思想的能力,表现为产生新奇、罕见、首创的观念和成就;再定义性,即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洞察性,即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清其内在含义、特性或多样性,进行意义交换。
二、创造性的测量和鉴别
心理学上,还有两个词与创造有关--创造力与创造性。创造力指的是一种能力,创造性则指的是一种倾向。实际上,要想把倾向还是能力区分开来并不容易,这里我们不加以细致区分。心理学上对创造性或者说创造力的评估有许多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发散思维测验。发散思维测验尽管在有关创造性活动的测验中得到的指责与批评最多,但在教育领域一直得到密集使用。这类测验要求个体对一个具体的要求给出几个反应,认为观念流畅性是创造过程的关键成分。
在这一类测验中最著名的是吉尔福特编制的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创造力测验和托兰斯编制的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创造力测验发表于1960年。它测量的是吉尔福特智力结构模型理论中与发散思维有关的那部分内容。这套测验最初包括14个分测验,都是发散思维类型的任务。如提供一个字母,要求被试尽量写出包含该字母的单词(词语流畅);给出一类事物的总称,要求尽量列举出具体事物;要求尽可能多地列举事物的用途(效用测验)等。这套包含14个分测验的测验是为初中水平以上的被试设计的,以后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一套相似的儿童创造力测验。这两套测验都根据被试反应的数量、速度和新颖性等,依照记分手册的标准记分。原测验提供了成人和九年级学生的常模,后发展的测验则提供四至六年级学生的常模。分半信度都达到0.60以上。
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发散思维测验。该测验的任务也是要求被试对言语或图形刺激给出多个反应。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分言语创造思维测验、图画创造思维测验以及声音和词的创造思维测验三套,每套都有两个复本,以满足在实际研究中对创造力进行初测和复测的需要。在声音和词的测验中,全部指导语和刺激都用录音磁带的形式呈现。在这三套测验中,记分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言语测验从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方面记分;图画测验除以上三方面外,还对精致性进行记分;声音和词的测验只记独特性得分。值得一提的是,托兰斯测验为消除被试的紧张情绪,把测验称作"活动",并用游戏的形式组织起来,使施测过程轻松偷快,富有乐趣,在同类测验中,最适合儿童的特点。
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也曾针对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和精致性特点编制了一些类似测验,然而总体看来,这些测验都没有经过标准化过程,在信度和效度方面尚有待提高。
三、创造性的影晌因素和创造性思维训练
(一)创造性的影响因素
1.智力因素
智力和创造力的关系如何一直是心理学家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高创造力者必有高智力、高智力却不能保证有高创造力;在一定的智商分数之下,二者有显著的正相关;在此之上,二者的相关不显著。国内有研究证明,当智商低于120时,智力水平和创造力水平显著相关,但当智商高于120时,创造力水平和智力就无显著相关了。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建立在传统的智力测验和智力概念的基础上的。现在,对于智力的看法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人们开始把智力看作一个复杂的、多维的、受情境影响的复杂结构,如加德纳提出的多重智力理论、斯腾伯格提出的三元智力理论。如果我们要以不同的角度看待智力,而不仅局限于智商的狭隘定义,那么对于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也要重新加以考察。
2.人格因素
一些心理学家通过比较高创造性个体和低创造性个体发现:高创造性个体经常具有某些典型的人格特征,如独立性、自信、对复杂问题感兴趣、审美取向和冒险精神等。
有的研究者对已有的创造性人格研究进行了元分析,提出创造性人格特征包括以下12个项目: (1)智力属于中上等,但并不一定超常;(2)观察力,对周围的事物感受很敏锐,能发现常人所不注意的现象;(3)流畅性,思路畅通,新思路、新观念不断涌现;(4)变通性,能一叶知秋,举一反三;(5)独创性,常常发表超出常人的见解,用特异的方法解决问题;(6)精致性,凡提出设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思熟虑,加以改善;(7)怀疑,对世事抱怀疑态度,超脱世俗;(8)持久性,不怕困难,坚持始终;(9)智力的游戏性,表现出天真的赤子之心;(10)幽默感;(11) 独立性;(12)自信心。
3.环境因素
创造力最早开始于个体差异的研究,试图揭示出创造性个体的人格特征,20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研究者开始把创造力放在社会背景下考虑。在80年代,又出现了创造力社会心理学。这一领域的学者,运用包括实验室实验、领域观察、内容分析、历史学方法等多种方法对创造活动进行研究,他们这些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强调环境对创造活动的影响。
虽然大众印象中都有孤独的天才的形象,但大多数创造性活动都是在人际环境中发生的。人际期望很可能会影响到个体的创造性表现。研究发现环境因素的影响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它们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动机起作用。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宽松的外部环境和正确的激励促使内部动机发挥作用。不适当的外在奖励、任务、评价和监督等往往会导致内在动机下降,只靠高水平的外在动机,反而会使创造力遭到扼杀。
4.动机因素
人类的任何行为、活动的产生和维持都离不开动机,创造性活动同样需要动机的维持与激发。无论个体的创造性潜能有多大,环境有多好,如果没有激起自己相应的创造活动动机,都不会出现创造性的行为表现。
动机因素中,内在动机更有利于个体创造性活动的产生和创造力的发挥与发展。当人们被完成工作本身所获得的满足感和挑战性激发,而不是被外在的压力所激发时,才表现得最具创造性。创造性活动不仅需要有动机的激发和维持,它本身也可以产生动机。如果给儿童以表现自己创造性的机会,对任务原来缺乏兴趣的儿童会变得活跃起来。
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更多的把创造活动看作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心理学家也研究了非人际因素和时代旋律对创造活动的影响。有一点越来越明显,政治环境会对相应群体的创造表现产生影响。某些因素会直接影响成年人的创造表现,如战争。还有一些政治因素会在个体的发展期产生作用,对创造性潜能的获得或促进或阻碍。还有就是文化多样性会促进创造力。当文明本身对外来文化采取开放姿态后,创造力会得到促进。
(二)创造性思维训练
对儿童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提高儿童的创造性水平主要可以通过下面的途径:
(1)建立目标与意向。创造性思维训练之初,就要使参与者了解训练的目的,就是使其最终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行为。
(2)训练基本的技巧。创造性活动中所需要的基本技巧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模型倾向于不同的技巧,有人指出思维训练中的八种必要的技巧:会聚技巧、信息收集技巧、记忆技巧、信息的组织技巧、分析技巧、从现有知识中得出新信息的技巧、整合信息的技巧和评价技巧等。创造性,思维训练中要注意对基本技巧的训练。
(3)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某领域的具体知识并不一定导致创造性行为的出现,但它是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4)刺激和鼓励好奇心。把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会扼杀自己创造性活动的可能,对事物的好奇心是创造性行为的种子。
(5)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动机和创造性活动的关系我们在上面已经阐述了,有强烈愿望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个体,也会有更多的创造性表现。缺乏强烈的动机,个体的创造性潜能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实现。建立动机主要是要使参与者获得成就感。
(6)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在这个环节中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自信和傲慢之间往往一线之隔。培养儿童的冒险精神更要慎重。
(7)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向参与者展示他们前后的进步,会使得个体更愿意参与训练,在遇到困难时也更能坚持。在训练任务中,应更多地进行纵向的而不是横向的对比。
(8)培养有关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信念。要使儿童相信创造性思维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动机和努力的影响,还要知道杰出的创造性表现需要多年的艰辛努力。
(9)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要给儿童多个活动供其选择,在活动过程中给其探索的机会。
(10)促进自我管理技巧。创造性活动需要调动多种认知资源和外部资源,个体要实现其创造性潜能,必须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也就是元认知技巧。
(11)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技术。这些策略和技术包括上面提到的爬山法、启发式问题解决等。在创造性思维训练中,可以使儿童掌握这类方法中的一些,达到提高其创造性思维水平的目的。
(12)运用例子。运用例子更容易向儿童传送创造性的信仰和价值观。
国内有的学者曾指出创造性思维训练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发散思维训练、直觉思维训练和形象思维训练。发散思维的训练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法进行;直觉思维训练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大胆假设、大胆想象等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可以让儿童到大自然中去,接触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通过发展表象系统来实现。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