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环己醇合成环己酮实验1.在加重铬酸钠溶液过程中,为什么要待反应物的橙红色完全消失后,方可加下一批重铬酸钠?在整个氧化反应过程中,为什么要控制温度在一定的范围?2.氧化反应结束后,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1 12:27:18
由环己醇合成环己酮实验1.在加重铬酸钠溶液过程中,为什么要待反应物的橙红色完全消失后,方可加下一批重铬酸钠?在整个氧化反应过程中,为什么要控制温度在一定的范围?2.氧化反应结束后,

由环己醇合成环己酮实验1.在加重铬酸钠溶液过程中,为什么要待反应物的橙红色完全消失后,方可加下一批重铬酸钠?在整个氧化反应过程中,为什么要控制温度在一定的范围?2.氧化反应结束后,
由环己醇合成环己酮实验
1.在加重铬酸钠溶液过程中,为什么要待反应物的橙红色完全消失后,方可加下一批重铬酸钠?在整个氧化反应过程中,为什么要控制温度在一定的范围?
2.氧化反应结束后,为什么要往反应物中加入甲醇或草酸?
3.如果从反应混合液中蒸馏出过多的馏出液,会有什么结果?如何弥补?
4.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环己酮,除了现在采用的水蒸气蒸馏法外,还可采用何种方法?
5.在蒸馏环己酮、收集151-156℃的馏分时,应选用水冷却型冷凝管还是空气冷凝管?

由环己醇合成环己酮实验1.在加重铬酸钠溶液过程中,为什么要待反应物的橙红色完全消失后,方可加下一批重铬酸钠?在整个氧化反应过程中,为什么要控制温度在一定的范围?2.氧化反应结束后,
    1、在加重铬酸钠溶液过程中,为什么要待反应物的橙红色消失后,方能加下一批重铬酸钠?在整个氧化反应过程中,为什么要控制温度在一定的范围?
    答:因为重铬酸钠/硫酸作为氧化剂氧化环己醇的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产生的热量使反应温度升高,从而加剧氧化反应的进行,更加激烈,故在进行氧化反应时,为避免氧化剂的蓄积与剧烈反应,应待反应物的橙红色消失后亦即氧化剂反应消耗完,再加下一批重铬酸钠,始终严格控制好加入氧化剂的速度,勿使氧化反应进行得过于猛烈,否则产物环己酮将进一步遭受氧化而发生碳链断裂.
   在整个氧化反应过程中,应该控制反应温度在一定的范围,因为反应温度过低,则氧化反应速度慢,反应时间太长;而且可能积累更多的未反应的铬酸,当铬酸达到一定浓度时,氧化反应会进行得非常剧烈,有失控的危险.反应温度过高,则氧化反应速度过快,反应激烈,可能产生生成物环己酮的断裂,而生成己二酸.
    2、氧化反应结束后,为什么要往反应物中加入甲醇或草酸?
    答:氧化反应结束后,往反应物中加入甲醇或草酸是为了除去过量的氧化剂.若不除去氧化剂,由于在后面蒸馏操作时的温度会更高,发生氧化反应造成产品的碳链断裂而损失.
    3、如果从反应混合液中蒸馏出过多的馏出液,会有什么结果?如何弥补?
    答:蒸馏出过多的馏出液,容易造成蒸干,使残留的固体物质喷射、砰蹦,甚至可能产生烧瓶炸裂.再者,由于馏出液体积过大,后处理操作(如萃取)麻烦,且需要加入较多的精盐才能达到使溶液过饱和.祢补的方法是可将收集的馏出液重新进行蒸馏一次.
    4、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环已酮,除了现在采用的水蒸气蒸馏法外,还可采用何种方法?
    答: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无机盐全部溶于水后,用有机溶剂(CHCl3等)萃取,然后水洗、干燥、蒸馏即可.
    5、在蒸馏环已酮,收集151-156℃的馏分时,应选用水冷却型冷凝管还是空气冷凝管?
    答:应选用空气冷凝管.

由环己醇合成环己酮实验1.在加重铬酸钠溶液过程中,为什么要待反应物的橙红色完全消失后,方可加下一批重铬酸钠?在整个氧化反应过程中,为什么要控制温度在一定的范围?2.氧化反应结束后, 由环己醇多步合成环己酮肟怎么制备 如何由环己醇制环己酮肟? 由环己醇及两个碳以下的有机原料合成2一乙基环己酮 绿色合成路线:有环己醇合成环己酮肟 怎样由环己酮合成环戊酮 由环己酮合成2-甲基环己醇根据图片写出问号处的产物或反应.我在第二问处已经想到是1-甲基环己醇,但是在两个条件处填写什么才能使得甲基和羟基在邻位而不是在一起的 环己酮中什么组分超标导致己内酰胺品质不好关键是环己酮是由环己醇制备的. 用环己醇制环己酮肟原理,实验步骤,方程式,仪器,要详细的 怎样鉴别环己烯、环己酮、环己酮、环己醇 用环己醇/环己酮怎么制备己二酸? 苯酚,环己醇,环己酮的化学区分 环己酮的合成路线有机合成的课程设计里有一个中间体需要用到环己酮,请问环己酮怎么合成?不能用环己醇氧化成环己酮的那个.貌似羟醛缩合可以? 制备环己酮时,若环己醇粘稠,可采用什么方法弥补环己醇粘在量筒上的损失? 用重铬酸钠与环己醇合成环己酮 如果蒸出的馏出液过多,会有什么后果,怎样弥 写出由环己醇合成己二醛各步反应方程式 化学合成题:由环己醇合成1,3—环己二烯. 1. 环己醇用铬酸氧化得到环己酮,用高锰酸钾氧化则得己二酸,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