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的诗(题李疑幽居)是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8:15:57
贾岛的诗(题李疑幽居)是什么意思?

贾岛的诗(题李疑幽居)是什么意思?
贾岛的诗(题李疑幽居)是什么意思?

贾岛的诗(题李疑幽居)是什么意思?
<题李疑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贾岛(779-843) 唐诗人.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初落拓出家为僧,名无本.后来韩愈读了他的诗,劝他还了俗.曾屡举进士不第.到唐文宗时才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他的一生始终在穷困中度过,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寒苦之辞颇多.以五律见长,写作态度严谨,注重词句锤炼,讲求对仗,刻意求工.“推敲”的典故就是由其诗句“僧敲月下门”而来.但贾岛的诗过于注重雕琢字句,好诗不多,成就并不突出.只有一些好的诗句,耐人寻味,所谓“孤绝之句,记在人口”.像“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剑客》这样的好诗,在贾岛的诗集中是很少见的.有《长江集》.
韩愈,字退之.祖籍是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郡望为昌黎,常自称“昌黎韩愈”,后人亦称韩昌黎.晚年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死后谥号“文”,所以人们尊称为韩文公.
他生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出生刚两月,他母亲便去世;三岁,父亲又去世.孤儿的他只好由长兄韩会及嫂抚养.七岁开始刻苦读书.十二岁,因韩会被贬韶州刺史,他随兄嫂第一次到岭南.不久,兄韩会病死,只好随寡嫂北归河阳.十三岁就能写文章,师从当时名人独孤及、梁肃,他究心古训,潜研经史百家,开始萌发了发扬儒道,倡导古人的思想.一边读书,同时留意古今兴亡治乱,在政治上树立远大抱负.
唐贞元二年(786)韩愈十九岁,怀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一连三次均失败,直至贞元八年(792)第四次进士考试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进士以后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韩愈又三次参加吏选,但都失败;三次给宰相上书,没有得一回复;三次登权者之门,被拒之门外.
贞元十二年(796)七月,韩愈二十九岁,受董晋推荐,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这是韩愈从政开始.韩愈在任观察推官三年中,一方面指导李翱、张籍等青年学文外,利用一切机会,极力宣传自己对散文革新的主张.
贞元十六年冬,韩愈第四次参吏部考试,第二年(801)通过铨选.这时期写的《答李翊书》,阐述自己把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古运动紧密结合一起的主张,这是韩愈发起开展古文运动的代表作.这年秋末,韩愈时年三十四岁,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韩愈步入京师政府机构任职开端.任职四门博士期间,积极推荐文学青年,敢为人师,广授门徒,人称“韩门第子”.贞元十九年(803)写了名作《师说》,这是韩愈系统提出师道的理论.
贞元十九年冬,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在任不过二个月,为了体恤民情,忠于职守,上书《论天旱人饥状》,因遭权臣谗害,贬官连州阳山令.韩愈三年任职阳山令,深入民间,参加山民耕作和鱼猎活动,爱民惠政德礼文治,《新唐书·韩愈传》因此特书“有爱于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阳山令任上,一大批青年慕名投奔韩愈门下,与青年学子呤诗论道,诗文著作颇丰,今见之昌黎文集有古诗二十余首,文数篇.尤其此时构思并开始著述的《原道》等篇章,构成韩学重要论著“五原”学说,这是唐宋时期,新儒学的先声,理论建树影响巨大.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夏秋之间,韩愈离开阳山,八月任江陵法曹参军.
元和元年(806)六月,韩愈奉召回长安,官授权知国子博士.元和三年(808),韩愈改真博士.元和四年,韩愈改授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是年冬被降职调为河南令,以后相继任职方员外郎、国子博士.
元和八年(813),晋升为比部郎中史馆修选,完成《顺宗实录》著名史书编写.
元和九年(814),韩愈任考功郎中知制诰,第二年晋升为中书舍人.元和十二年(817),协助宰相裴度,以行军司马身份,平定淮西乱,因军功晋授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819),宪宗皇帝派遣使者去凤翔迎佛骨,京城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书《论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将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宪宗得表,龙颜震怒,要处以极刑.幸宰相裴度及朝中大臣极力说情,免得一死,贬为潮州刑史.韩愈任潮州刑史八个月,概括说来:驱鳄鱼、为民除害;请教师,办乡校;计庸抵债,释放奴隶;率领百姓,兴修水利,排涝灌溉.千余年来,使潮州成为具有个性特色的地域文化,潮州地区成为礼仪之邦和文化名城!
元和十五年(820)九月,韩愈诏内调为国子祭酒.长庆元年(821)七月,韩愈转任兵部侍郎,第二年,单身匹马,冒着风险赴镇州宣慰乱军,史称“勇夺三军帅”,不费一兵一卒,化干戈为玉帛,平息镇州之乱.九月转任吏部侍郎.
长庆三年(823)六月,韩愈晋升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京兆之地称复杂难理,在韩愈整治下,社会安定,盗贼止,米价不敢上.后相继调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韩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韩愈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
纵观韩愈一生,业绩最为巨大是文学,是唐代古文运动开宗立派主帅,唐宋八大家之首,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评论已为定评,尊仰韩愈为中国文坛之“泰山”“北斗”,“百代文宗”.
韩愈一生从事时间最长,著作论述最为完备之一是教育;任职有变,奖掖后代,提携青年学子从来间断.盛唐一朝,文人雅士数不胜数,唯独韩愈之学问,得以流传光大,这种“韩学现象”,是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文化中,一枝独秀,光艳照人的奇特景观.
韩愈孜孜以求是复兴儒学.面对唐代佛教勃兴,道教日盛,深感儒家道统之重任,著述“五原”,系统阐述道统,改造儒学,为宋明新儒学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这是韩愈在思想史上又一大建树.
韩愈一生尽管仕途坎坷,但即使任职地方小官,也有大作为;至于入职中央三省六部枢要之职,大施才干,礼、吏、刑、兵四部任职政绩卓著,为唐代中兴,建功立业,载入史册.
韩愈是唐代大文学家,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一生政绩卓著

贾岛《题李凝幽居》
@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这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

全部展开

贾岛《题李凝幽居》
@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这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这样,两人竟做起朋友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最后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收起

<题李疑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贾岛(779-843) 唐诗人。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初落拓出家为僧,名无本。后来韩愈读了他的诗,劝他还了俗。曾屡举进士不第。到唐文宗时才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他的一生始终在穷困中度过,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寒苦之辞颇多。以五律见长,写作态度严谨,注重词句锤炼,讲...

全部展开

<题李疑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贾岛(779-843) 唐诗人。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初落拓出家为僧,名无本。后来韩愈读了他的诗,劝他还了俗。曾屡举进士不第。到唐文宗时才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他的一生始终在穷困中度过,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寒苦之辞颇多。以五律见长,写作态度严谨,注重词句锤炼,讲求对仗,刻意求工。“推敲”的典故就是由其诗句“僧敲月下门”而来。但贾岛的诗过于注重雕琢字句,好诗不多,成就并不突出。只有一些好的诗句,耐人寻味,所谓“孤绝之句,记在人口”。像“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剑客》这样的好诗,在贾岛的诗集中是很少见的。有《长江集》。
韩愈,字退之。祖籍是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郡望为昌黎,常自称“昌黎韩愈”,后人亦称韩昌黎。晚年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死后谥号“文”,所以人们尊称为韩文公。
他生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出生刚两月,他母亲便去世;三岁,父亲又去世。孤儿的他只好由长兄韩会及嫂抚养。七岁开始刻苦读书。十二岁,因韩会被贬韶州刺史,他随兄嫂第一次到岭南。不久,兄韩会病死,只好随寡嫂北归河阳。十三岁就能写文章,师从当时名人独孤及、梁肃,他究心古训,潜研经史百家,开始萌发了发扬儒道,倡导古人的思想。一边读书,同时留意古今兴亡治乱,在政治上树立远大抱负。
唐贞元二年(786)韩愈十九岁,怀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一连三次均失败,直至贞元八年(792)第四次进士考试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进士以后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韩愈又三次参加吏选,但都失败;三次给宰相上书,没有得一回复;三次登权者之门,被拒之门外。
贞元十二年(796)七月,韩愈二十九岁,受董晋推荐,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这是韩愈从政开始。韩愈在任观察推官三年中,一方面指导李翱、张籍等青年学文外,利用一切机会,极力宣传自己对散文革新的主张。
贞元十六年冬,韩愈第四次参吏部考试,第二年(801)通过铨选。这时期写的《答李翊书》,阐述自己把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古运动紧密结合一起的主张,这是韩愈发起开展古文运动的代表作。这年秋末,韩愈时年三十四岁,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韩愈步入京师政府机构任职开端。任职四门博士期间,积极推荐文学青年,敢为人师,广授门徒,人称“韩门第子”。贞元十九年(803)写了名作《师说》,这是韩愈系统提出师道的理论。
贞元十九年冬,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在任不过二个月,为了体恤民情,忠于职守,上书《论天旱人饥状》,因遭权臣谗害,贬官连州阳山令。韩愈三年任职阳山令,深入民间,参加山民耕作和鱼猎活动,爱民惠政德礼文治,《新唐书·韩愈传》因此特书“有爱于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阳山令任上,一大批青年慕名投奔韩愈门下,与青年学子呤诗论道,诗文著作颇丰,今见之昌黎文集有古诗二十余首,文数篇。尤其此时构思并开始著述的《原道》等篇章,构成韩学重要论著“五原”学说,这是唐宋时期,新儒学的先声,理论建树影响巨大。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夏秋之间,韩愈离开阳山,八月任江陵法曹参军。
元和元年(806)六月,韩愈奉召回长安,官授权知国子博士。元和三年(808),韩愈改真博士。元和四年,韩愈改授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是年冬被降职调为河南令,以后相继任职方员外郎、国子博士。
元和八年(813),晋升为比部郎中史馆修选,完成《顺宗实录》著名史书编写。
元和九年(814),韩愈任考功郎中知制诰,第二年晋升为中书舍人。元和十二年(817),协助宰相裴度,以行军司马身份,平定淮西乱,因军功晋授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819),宪宗皇帝派遣使者去凤翔迎佛骨,京城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书《论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将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宪宗得表,龙颜震怒,要处以极刑。幸宰相裴度及朝中大臣极力说情,免得一死,贬为潮州刑史。韩愈任潮州刑史八个月,概括说来:驱鳄鱼、为民除害;请教师,办乡校;计庸抵债,释放奴隶;率领百姓,兴修水利,排涝灌溉。千余年来,使潮州成为具有个性特色的地域文化,潮州地区成为礼仪之邦和文化名城!
元和十五年(820)九月,韩愈诏内调为国子祭酒。长庆元年(821)七月,韩愈转任兵部侍郎,第二年,单身匹马,冒着风险赴镇州宣慰乱军,史称“勇夺三军帅”,不费一兵一卒,化干戈为玉帛,平息镇州之乱。九月转任吏部侍郎。
长庆三年(823)六月,韩愈晋升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京兆之地称复杂难理,在韩愈整治下,社会安定,盗贼止,米价不敢上。后相继调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韩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韩愈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
纵观韩愈一生,业绩最为巨大是文学,是唐代古文运动开宗立派主帅,唐宋八大家之首,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评论已为定评,尊仰韩愈为中国文坛之“泰山”“北斗”,“百代文宗”。
韩愈一生从事时间最长,著作论述最为完备之一是教育;任职有变,奖掖后代,提携青年学子从来间断。盛唐一朝,文人雅士数不胜数,唯独韩愈之学问,得以流传光大,这种“韩学现象”,是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文化中,一枝独秀,光艳照人的奇特景观。
韩愈孜孜以求是复兴儒学。面对唐代佛教勃兴,道教日盛,深感儒家道统之重任,著述“五原”,系统阐述道统,改造儒学,为宋明新儒学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这是韩愈在思想史上又一大建树。
韩愈一生尽管仕途坎坷,但即使任职地方小官,也有大作为;至于入职中央三省六部枢要之职,大施才干,礼、吏、刑、兵四部任职政绩卓著,为唐代中兴,建功立业,载入史册。
韩愈是唐代大文学家,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一生政绩卓著

收起

贾岛《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这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

全部展开

贾岛《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这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这样,两人竟做起朋友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最后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