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这首歌 背景?作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2 07:20:55
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这首歌 背景?作者?

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这首歌 背景?作者?
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这首歌 背景?作者?

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这首歌 背景?作者?
其实对爱尔兰与英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并不是太了解,只以为是由于领土和领主的问题才会有爱尔兰共和军这样的组织的出现.《风吹稻浪》这部片子就是在讲述1921-1922年间爱尔兰共和军的前身的故事:爱尔兰的一对游击队兄弟,由于1921年英爱之间所签订的和约而站在了相反的阵营,最终导致反目……
  导演Ken Loach以其尖锐的针对性和带有个人性的政治立场,凭此片一举获得了今年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大奖.虽说算得上是部政治片或者小打小闹型的战争片,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战斗对于一个民族的意义.
  原来英国军队对爱尔兰人的统治如此黑暗、如此血腥,无异于纳粹对犹太人的镇压(不过也许导演使用了一点夸张的手法也未可知).开篇时,全村的人聚集在一起给考上了伦敦的医学院的Damien饯行,突然闯入一支英国军队,命令他们不许私自集会,并命令所有在场的男子站成一排脱衣服并报出自己的名字.其中一位17岁的孩子出于反抗不肯说自己的英语名字,偏偏说出盖尔语,就这样被英军拖进小屋里绑在凳子上枪毙了……一向以“绅士风度”自诩的英国人竟是这么的丑陋~让人发指.因此我也理解了为什么爱尔兰人会反抗、会战斗(当然,这个故事是野史,不清楚当年英国是不是真的这么凶残).之后Damien在火车站亲眼目睹英军虐待一位不愿意开动火车的老司机,于是放弃了求学的机会,回到家里和哥哥Teddy一起开展了游击战(貌似弃医从文或从事革命的例子古今中外都出奇的多啊!).其中遭遇过叛变、被捕、酷刑等等遭遇,大家都挺了过来.
  一纸停战条约改变了这一切,看似爱尔兰人终于解放了,然而“爱尔兰将永远服从英国”这样的条款令众多爱尔兰人感觉到受了英国的愚弄、政府的出卖.可是Teddy认为他们渴望和平的目的达到了,爱尔兰人已经不再需要战斗,从而转向了军队并当上了军官;但Damien却清楚地看到这所谓的和约不过一纸空文,爱尔兰人从本质上仍然遭受着英国的蹂躏,带领着大家继续战斗.就这样代表政府的哥哥与代表起义者的弟弟之间开始相互残杀……如果非要论他们谁对谁错,其实是件相当有难度的事情:Teddy认为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活着的人可以过上好日子、牺牲掉的战友也可以瞑目了;Damien则认为爱尔兰应该完全独立,否则活着的人会继续遭受苦难,已经牺牲的人也会白死了……仅仅是立场不同而已,却彼此通过极端地方式进行着解决.
  被他国侵略、敌人的凶猛其实并不可怕,因为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真正可怕的是曾经同生共死的战友会举枪瞄准自己,并肩的同伴突然转过身来以敌人曾经用过的手段来对待自己——这个比敌人用尽所有的酷刑还要来得可怕、还要来得令人心酸.从某种意义上说,不管是在哪个国家、不管是在哪种文化背景下,历史其实是在不断地以同样的方式上演着.
  最后不得不提一提Cillian Murphy.这几年他真的很火呀!从Batman Returns中的大反派到Red Eye里表里不一阴险的罪犯,从Breakfast On Pluto中遭人争议的异装癖到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里的英勇的战士,都是极具分量的角色.如果要给他的演技一个界定的话,应该属于性格小生吧~在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里他操着一口爱尔兰口音,听着多少有点别扭(爱尔兰语中的People的发音类似于“Peopin”),但是他最后一幕戏却是处理得非常人性化.由于Damien被捕后不愿将革命军的武器藏匿地点告诉前来软磨的哥哥,哥哥Teddy给了他两个选择:一是告诉他地点,一是写遗嘱.他选择了后者,理由是他之所以自己亲手将以前背叛了他们的19岁的孩子杀死,是因为“I know I will never sell out”.最后由哥哥亲手执行枪决的时候,他其实在害怕着、在激动着、在紧张着——烈士英雄也是人,从常理上去想他们并不像我们所拍摄的革命战争片一样面对屠刀无动于衷.害怕,是因为对生还有眷恋;激动,是因为他并不甘心;紧张,是因为他正感觉到折磨……从这几点来看,Murphy的表演是相当到位的,我为他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