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庄子荀子都有哪些名句体现他们的思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4:45:16
孟子庄子荀子都有哪些名句体现他们的思想?

孟子庄子荀子都有哪些名句体现他们的思想?
孟子庄子荀子都有哪些名句体现他们的思想?

孟子庄子荀子都有哪些名句体现他们的思想?
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扬了老子和道家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学风文风.他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 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讲天道自然无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主张返朴归真.他把提倡仁义和是非看作是加在人身上的刑罚,对当时统治者的“仁义”和“法治”进行抨击,他对世俗社会的礼、法、权、势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提出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精辟见解.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他崇尚自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并且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自得,是绝对的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质享受与虚伪的名誉.庄子这些思想和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人类思想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1)锲而不舍(《荀子·劝学》):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荀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同时有主张"人定胜天",
级别:学长
2006年7月31日 荀子,战国后期赵国人,一生辗转游说于齐、楚、秦、赵等国宣传自己的学说主张,最终未被重用,晚年隐居兰陵,著书数万言,是为《荀子》.荀子的思想兼取百家而多有突破,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信思想即是其一.中国上古人非常讲究“信”,至春秋时出现了系统的信思想,孔孟等人多有涉及.荀子的贡献在于他突破了前人把信视为伦理道德规范的圈笼,把信与他的天论、自然观结合起来,阐释了“信”的深刻的哲学内涵,进而把“信”提升到了哲学范畴的高度.
(1) 治国之信
荀子的信思想与其王霸思想紧密相连.“……故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越勾践,是皆僻陋之国也,威动天下,强殆中国,无它故焉,略信也.是所谓信立而霸也.”(《荀子·王霸》)荀子认为齐、越等春秋霸国虽地处偏僻,却强盛起来,是讲信的缘故,可见荀子把信放在何等重要的地位.荀子将“信”德推而广之,突破朋友、交际等道德伦理的局限,将“信”应用于选贤治国,使之成为君臣上下皆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首先,作为一国之君必须讲信.《荀子·王霸》篇云:“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他希望通过上行下效的办法推行信德,他说:“故上好礼义,尚贤使能,无贪利之心,则下亦将系辞让、致忠信而谨于臣子矣.”(《荀子·君道》)也就是说必定是仁德贤明,明天理达人情,以身率正,知人善任之君才能统率天下,达到天下大治.
其次,荀子把仁、义、礼、信作为为臣之道,他说:“若夫忠信端悫而不害伤,则无接而不然,是仁人之质也.忠信以为质,端悫以为统,礼义以为文,伦类以为理,喘而言,臑而动,而一可以为法则.”(《荀子·臣道》)
(2) 军事之信
儒家最高理想是治国、平天下,治国必须强兵,强兵才能保国安民.孔子曾说为政之要领是“足食足兵”.(《论语·颜渊》)荀子的强兵之道在于以仁义为本,其弟子陈嚣曾说:“先生议兵,常以仁义为本.”《荀子》反复申明这一意思.值得注意的是,荀子非常强调“信”在其中的作用,他说:“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荀子·议兵》)假若朝令夕改,兵士不知所以,势必丧失一国之威信,致使军心涣散,遇到强敌,一击即溃,所以说政令信者强,正如荀子所说“耆艾而信,可以为师.”(同上)
其次,荀子把信作为治兵的“六术”之一:“故制号政令欲严以威;庆赏刑罚欲必以信;处舍收藏欲周以固;徙举进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窥敌观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遇敌决战必道吾所明,无道吾所疑:夫是之谓六术.”(《荀子·议兵》)其中赏罚必须施之以信,才能服众.
(3) 修养之信
在荀子看来,君子具有许多优秀品质,而信亦为要素之一:“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欲,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荀子·非十二子》)这与孔子的君子之道是一脉相承的.如此“信人”怎能不畅行天下而无阻?因而他说:“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端悫诚信,拘守而详,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任.”(《荀子·修身》)正如孔子所言“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貉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论语·卫灵公》)
(4) 信与人性论
人性问题是荀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的一系列重要哲学概念与政治主张都与他对人性的理解和阐释有直接联系.荀子将性定义为人之自然天性,是人生来所具有的属性.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反,荀子提出“性恶论”.他的“性恶”并非人性本恶,而是后天习染所致,是顺人之情欲之过.同时,荀子又认为人有从善的愿望和向善的可能性,方法便是通过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和品德.另一方式便是通过礼义教化,行法治,重刑罚.荀子认为接受了礼义法正之教化,凡人皆可以成圣贤.“今使涂之人伏木为学,专心一致,思索孰察,加日县久,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与天地矣.故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矣.”(《荀子·性恶》)
那么,荀子为什么要提出“性恶说”呢?第一,性恶说是对现实中绝大部分人而言的.经过观察,荀子发现人生不能无欲,而大部分人的欲望则是不知满足的、不知节制的,因此对这些人而言,欲虽不恶,却极易流于恶.在荀子眼里,凡人也可以为禹,所以不然者,正是此种贪惰之性使然.基于这一番体认,荀子便迳言“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即“人为”之意,也就是说以礼义师法,化导人群中绝大部分“不肯为君子的人”也是可以改恶向善的.
第二,荀子主张性恶,是有惕励而积极的用心.由于战国时代的混乱,所有维持秩序的支柱力量,均已荡然无存,因此人欲横流,异端并起.于是荀子亟思隆礼以矫之.又因为孟子主张人性本善,遂使一般人安于其说,自满自得,因此世风愈下.荀子因此力斥孟子的性善之非是,而代以性恶,王先谦所谓“感激而出此”者,最能看透荀子此层苦心.
再者,荀子虽然主张性恶,却未完全抹煞人类的尊严,认为人性必固着于恶,而无迁化的可能;更不认为人均应安于性恶,而不必有为善之心,反而却积极地勉励人积善成德,化性起伪.就这一方面而言,荀子性恶说,又要比孟子性善说来的更切合人生实践,更有实际效益了.可见,荀子性恶说具有更深刻的现实意义,荀子具有更积极入世的心态.因此,荀子为何多次提到“信”也就不难理解了.
有学者认为荀子降低了信的地位,如认为诚信是从属于“忠”、“孝”、“礼”、“义”等基本道德义务的次要道德义务.其实不然,由孔子、孟子到荀子,信的地位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内涵逐渐扩展,并逐渐由伦理道德范畴提升到哲学范畴.这主要体现在荀子的天论思想中.
荀子的天论思想包含两层意思,即: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荀子认为天道或天命与人事之间,是没有任何的必然联系的.所以他特别强调“天人之分”,能明于此义者,荀子称之为“至人”.明于天人之分,即天人的职分不同,人应当尽力做好人事,减少自然灾害,增加驾驭自然的能力,这样便成为至人、圣人了.荀子强调近人事而知天命,他所说天命乃指自然规律,人事包括人在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的活动.这两方面的活动都做好,便可“制天命而用之”,做到人定胜天,也就是说人即能认识自然规律,又能利用自然规律,但是在此过程中,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要适其道而行之,不能盲目行事,更不可图一时之利,否则,徒劳无益.
依据荀子所说,“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视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唯圣人为不求知天.”(《荀子·天论》)在这里,荀子虽然沿用了古代的“天”、“神”的概念,但并未将其作为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看待,他完全继承了道家天道自然和孔子“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论语·阳货》)的自然之天的思想,并且进一步将其理论化.至于“神”,则是神机,即是难以测晓的神妙作用.因此荀子说:“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在荀子看来,人讲诚信可以通神明,可以起到神妙的作用,即神机.
以上所见,荀子把“信”扩展、延伸到哲学范畴的高度,对先秦儒家信思想做出重要贡献.

(9)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劝学>>)
孟子把孔子主张的“仁”发展成“仁政”,提倡省刑薄赋,以使“黎民不饥不寒”,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在君臣关系上,他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路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如果统治者十分残暴,则可以把他看作“独夫”,起来推翻他.孟子主张统治者“法先王”.认为“不嗜杀人者”才可以统一天下.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他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看到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企图采用这些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不过它对发展生产还是有...

全部展开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他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看到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企图采用这些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不过它对发展生产还是有好处的。同“仁政”学说相联系,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他认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位,因此他主张国君要实行“仁政”,与民“同乐”。对于残害百姓的国君,国人可以杀。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武王伐纣,他认为杀得对,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虽然有同情人民、谴责暴君的一面,但他的政治思想还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所以他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上》)。这种观点长期以来成为替剥削制度作辩护的理论根据。
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该吃吃,该喝喝,啥事别往心里搁,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找鞋去吧!

收起

孟子庄子荀子都有哪些名句体现他们的思想? 孔子,墨子,荀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孙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最好有他们的句子! 荀子、孟子和孔子的思想有何异同?请各用一个名句来概括他们的突出特点. 老子、庄子、孔子、孟子,他们的思想上都有哪些缺点?释迦牟尼的思想的优点和缺点都有哪些?他们谁最高尚? 老子,庄子,孔子,孟子都什么样子,他们的思想有什么区别? 孔子老子孟子荀子庄子荀子墨子谁的思想最好 孔子老子孟子荀子庄子荀子墨子谁的思想最好 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的思想分别是什么?不要个人资料,只要思想. 孔子、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如题人命需要每人一句最经典的名句,要能体现出他们思想的区别的,请不要随便找句复制过来 回答的好把剩下50分全给你了 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体现了诸子百家的思想,请各举一例(庄子,韩非子,孟子)只举庄子,韩非子,孟子的例子. 孔子、孟子 、荀子、黄宗羲的民本思想是什么,董仲舒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 体现孟子人和思想的谚语名句,至少5句 孔子,孟子,庄子的思想,精神和他们理论的核心有什么区别? 《孟子》《论语》的文学价值?《庄子·庖丁解牛》如何体现庄子思想及其客观意义 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中有何内在联系? 荀子和孟子教育思想有什么异同的 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孙子、庄子、老子都有什么作品? 庄子的思想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