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修史书从什么时候开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15:31:07
中国官修史书从什么时候开始

中国官修史书从什么时候开始
中国官修史书从什么时候开始

中国官修史书从什么时候开始
一、史书由私修向官修过渡
唐初,高祖武德五年(622年),诏修前代史,历数年竟不能就而罢.从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到高宗显庆四年(659年),整整二十年间,通过设立史馆(包括借助史馆),修撰成八部纪传体前代“正史”:《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包括《五代史志》),以及《晋书》和《南史》、《北史》,同时开始编纂“实录”和修撰“国史”等本朝史.在这一过程中,修史与取鉴、资治更紧密而有机地结合,历史著述在整个文化典籍中独立和占居第二的地位的稳定,纪传体史著取代了“古史记之正传”的编年体史著而处独尊,“正史”的修撰逐渐官府化和制度化,从而使司马迁开创的封建史学逐渐地巩固起来.
1、隋朝禁止私人撰修国史
史学的重要作用,在汉唐间的数百年中,逐渐被统治者,尤其为最高统治集团所认识,因而控制修史日趋严密.唐以前,由于官修、私修两种情况同时存在,修史往往不能完全符合当权统治集团的需要,甚至某些奉诏所修的国史,亦出于修史者不尽站在以皇帝为代表的最高统治集团一边,自觉不自觉地触及乃至危害其统治利益.隋文帝统一全国以后,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在史学方面加强了控制,开皇十三年(593年)下诏:“人间(即民间)有撰集国史、臧否人物者,皆令禁绝.”(《隋书》卷一《文帝纪》)这是明令禁绝私人撰集国史.
唐朝政治上的再度统一,要求思想文化方面有相应的措施,扫除分裂割据的痕迹,树立统一的历史观点.私人修史远远不能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武德五年那次诏修前代史末就,除了政治、经济、文化典籍等方面的条件尚不成熟而外,不能不归咎于当时最高统治者对于官修史书的措施不具体,领导不力.
2、唐朝“于中书置秘书内省、以修五代史”,由开国宰相监修前朝历史.
贞观君臣为了“长治久安”,十分注意总结历史成败的经验教训.隋未农民战争怎么会把一个“甲兵强锐”的隋政权打得“率土分崩”?“统一环宇”的隋皇朝为什么到了炀帝手中就“一旦举而弃之”?唐太宗要大臣们“常宜为朕思炀帝之亡”(《资治通鉴》卷一九四,贞观六年),他本人特别注意勤行的三件事中,第一件就是“监前代成败,以为元龟”〔《新唐书》卷一0五《禇遂良传》).把历代盛衰成败作为鉴戒,用以巩固其政治统治,以往那种修史的办法显然不适应需要了.于是,贞观三年(629年)“于中书置秘书内省、以修五代史”(《唐会要》卷六三,《史馆》上),组织了一套修撰班子:姚思廉(557——537年)修《梁书》、《陈书》,李百药(565—648年)修《北齐书》,令狐德棻(583—一666年)修《周书》,魏征主修《隋书》.并以宰臣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图片房玄龄像)总领监修;由秘书监魏征“总加撰定”、“详加损益”,并对梁、陈、齐史各为总论;秘书丞令狐德棻“总知类会”,主管体制、义例等问题,以期整齐划一.贞观十年(636年)修成《梁书》五十六卷,《陈书》三十六卷,《北齐书》五十卷,《周书》五十卷,《隋书》五十五卷,统称《五代史》,都只有本纪和列传.同时“废秘书内省”(《长安志》卷六).贞观十五年(641年)又诏修《五代史志》,显庆元年(656年)修成二十卷,由长孙无忌领衔上奏.最初“别行”,不久即编入《隋书》,共八十五卷.贞观二十年(646年)再诏房玄龄等重修《晋书》,唐太宗亲自作宣、武二帝纪和陆机、王羲之二传的史论,全书总题“御撰”,一百三十卷,包括四部分,本纪十卷、志十篇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自此以后,由开国宰相监修前朝历史成为定制,直到民国时期修《清史》的时候才被打破(扩展阅读:令狐德棻·百度百科、二十四史·维基百科、房玄龄·百度百科).
3、唐朝“别置史馆于禁中,专掌国史”
在修撰前代史的同时,对国史修撰的控制更加严密了.贞观三年(629年)闰十二月又“别置史馆于禁中,专掌国史”(《唐六典》卷九《史馆》),把修国史与修前代史区分开来.
唐朝的“国史”(包括“实录”),中唐以后完全是官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