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谟因果关系的启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06:17:26
休谟因果关系的启示?

休谟因果关系的启示?
休谟因果关系的启示?

休谟因果关系的启示?
对于哲学家来说,提出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回答是日常工作,能提出怎样性质的问题往往是哲学家水平高低的分水岭,而休谟提出的问题是“因果关系存在吗?”.
  看推理小说喜欢直接跳到结尾的人们需要克制一下自己的好奇心,说深刻一点,需要克制一下自己对捷径答案获得的欲望.我先预先说一下,休谟开创新的哲学时代不是因为他的答案,而是因为他的问题,这个问题给予了近代哲学足够的想象空间,同时也提供了足够多的问题,试图一劳永逸的回答这个问题的人,都应该在回答完毕后,想想休谟是否在人类哲学史上名不副实,想想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智力去理解这个问题本身,而不是草率地回答它.休谟的这个问题给了形而上学和人类理性最沉重的一击,以至于后来人能清楚的看到古典哲学和近代哲学的分野标杆,就像地质学中的“金钉子”那样,成为人类智慧发展史上最具思想意义的里程碑.
  这个问题包含了怎样的内涵?这就是这张帖子试图说清的东西.如果我从“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论述起,那么一个我自己都无法克服的悖论已经隐含在我的解释过程中,既因为现实和常识如何如何,所以我们要怀疑“因果关系的存在”(注意这句话中的因为……所以……),在整个过程中我实际用了对因果关系这种方法的无条件确认,去得到我结论中对因果关系的怀疑,作为一个比休谟晚生了这么多年的人,如果这样去解释他的观点我是只能羞愧的.呵呵,任何宣称要用严谨的逻辑推导出某基本认识超越前人高论的先生们,我唯一的提醒也只能是“你还活在休谟以前”.
  就看看这个问题本身.“因果关系存在吗?”我们可以暂时用后人的成果分析哲学代换为“因果关系如何可能?”,首先,它是一个关于“关系”的表述,“关系”是指两者或两者以上实物或概念的联系,前提是实物或概念需要被区分,幸好“不同的属性”是可以靠现实的常识区分的,但对于哲学问题,“不同的属性可以靠常识区分”不是解答,而是疑问的开始.一、谁来区分?二、怎样区分才是正确的?三、没有任何现实常识基础的东西存在吗?说来说去,这些问题都涉及了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判断标准.比如一、谁来区分?如果回答是人来区分,那么人就是判断标准(哪个人是下一个层面的问题);二、怎样区分才是正确的?如果回答如实反映事实,那么客观事实就是判断标准;三、没有任何现实常识基础的东西存在吗?如果回答我们可以随意假设,那么人的主观愿望就是判断标准.脱离条件的、与人无关的、最客观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呢?休谟说没有,这就是怀疑论的开始.我很奇怪的一个现象是,很多人都把休谟视为一个不可知论者,虽然他们也粗浅理解了“不可知论”实际指的是判断标准的丧失,但他们把“推倒绝对判断标准”的休谟等同于“推倒一切判断标准”的不可知论者让我对他们的理解能力非常的失望,难道常识和经验不是一种有条件的判断标准吗?休谟思想作为英国科学哲学思想的发展源泉,被人轻易地扣上不可知论的帽子,实在是有些搞笑, 区分“怀疑论”和“不可知论”看来光靠读或引用三百遍是没用的.
  上段说了一下“关系如何可能”,人们只获得了一个常识基础,对于试图引入其它“意识知识”作为判断标准的努力,看来要像马克思那样,将与现实、常识、经验无关的形而上的东西统统剥离,才能继续说下去,否则观者面临的是论述者用一堆观者看不懂的符号在自我解释.有了“关系”在条件下是可以认识的结论,接着的问题是“怎样的关系”,其实这个问题放在人类的常识系统中更确切的问题是“人们区分关系是为了什么”,马克思的回答很直接:改变世界,这个回答将人的思和行统一在一起,不过这是多年后另一位对科学有着深刻理解的哲人的回答(它也来源于对历史常识的归纳),对于休谟,我们不能苛求,他的问题是人类思考史的延续,即人类对“为什么”的回答总是在表述一种因果关系.前面已经提过,“区分”实际是“是什么”的建立过程,“因果关系”说的就是“为什么”,现代人类知识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即用“为什么”去建立“是什么”,比如科学体系中广泛采用的公理体系,公理体系最显著的特征是不直接定义“是什么”,只根据一些可以达成共识的、相对确定的属性,在概念与概念中建立起一些基本的关系,并通过对这些关系的推导和使用,反过来确定概念的定义,这种方法最哲学的表述就是通过“为什么”去探求“是什么”,对于休谟以前的哲学先建构“是什么”的因,再求“为什么”的果,这种方法就是因果倒置的.
  看看因果的关系属性能得到什么问题?
  一、俗语“无风不起浪”,这里说的是有因就有果,有果必有因,假设因果关系是必然的,那么根据果我们得到一个因,这个因作为果是否还需要一个因呢?显然需要,由此递推因果,我们是否会获得一个没有因的因,这个因是所有果的源泉,被称为第一因,第一因是否存在?
  “第一因是否存在”这个问题直接导致了对“本体”的质疑,对于休谟以前的哲学两大派系而言,这个问题都是无可回避的.对于唯心主义,第一因指上帝、人格神、绝对精神、绝对意识等等,对于唯物主义,第一因指脱离人的联系的物质、人之外的客观存在、人之外的自然规律(自然神)等等,严格的说,人之外的、客观的神(偶像神)其实是跨唯物、唯心两大主义的.
  二、俗语说“因果循环”,这里说的是不存在第一因,因果关系可能是链式结构,正好坛上就有关于存在主义的帖子,比如加缪就认为人类像西西弗那样处于因果的链式结构中,谈论因果的链式关系如何可能的哲学问题,不如让位于探讨“此在”的人性.这样的理解确实会让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有些不爽,毕竟人们觉得自己和追逐自己尾巴转圈子的猫咪是有区别的,但谁又能说清人的幸福感和猫的快乐不是同出一源呢?
  三、俗语说“因果报应”,这里又涉及了未来.无数的哲人都指出人类的恐惧来源于对未知的恐惧,而人类所有的未知都被时间箭头所指引,因果关系在现实中也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可惜无论太阳是否明天升起,或是生存还是毁灭?人类对未知的恐惧并没有因为因果关系而消解,甚至休谟的问题还提供了更广阔的未知土壤―――人类方法的未知.
  上面我对休谟的问题做了一点最粗浅的分析,很多角度也没有分析,更没有试图给出答案,在我这个坚持实践论的辨证唯物论者看来,给出答案而不是关心如何实践是缘木求鱼,只有形而上的东西可以靠答案消除,如果现实的矛盾在此处靠形而上得以形式消除,那么在另一处就会悄然升起,休谟提出的问题摧毁了所谓形式逻辑严谨和普世的哲学论断,但不是催生了纯粹理性批判和辨证法吗?它也摧毁了本体论,但不是诞生了实践论和存在主义吗?对于那些无视人类知识发展进程的所谓哲理高论,我想应该用“你不是上帝”来做直接的回答.其实在非理性的解读中,人们依然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