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句子中有“像”字却不是比喻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1:33:11
为什么句子中有“像”字却不是比喻句?

为什么句子中有“像”字却不是比喻句?
为什么句子中有“像”字却不是比喻句?

为什么句子中有“像”字却不是比喻句?
昨天,我们一家正在吃晚饭.突然,老公问我:“‘蜘蛛的腿像蚂蚁的腿’是不是一个比喻句?”我略加思考后,回答:“是.因为句子中有一个‘像’字.”儿子马\x0d上笑了起来,说:“哈哈,这不是一个比喻句.”由于我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凡事不求甚解的态度,造成儿子昨天的作业本上出现了一个大大的红“X”\x0d.真是对不起啊!\x0d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我开始和儿子一起查阅资料.\x0d《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对比喻的解释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这里讲了比喻的\x0d含义和作用.再看黄伯荣《现代汉语》的说法:“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辞格叫做比喻.”陈望道先生把比喻叫\x0d譬喻,他在《修辞学发凡》中是这样说的:“思想的事物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x0d比较上述三种说法,可以归纳出比喻的基本特征:比喻,就是用乙事物来比拟甲事物,两事物之间必须有相似点,目的是为了使说话或作文更加鲜明生动.这里,乙事物(别的事物)就是喻体,甲事物(想要说的事物)即本体.\x0d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其最典型的特征便是:\x0d两种不同的事物,且有共同点.\x0d据此,我们可以得出区分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的基本方法:\x0d第一,必须是两种事物;第二,两事物必须有相似点;\x0d第三,要产生鲜明生动的效果.前两点是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的关键.\x0d(一)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事物.\x0d“两种事物”的含义:第一,\x0d涉及两个对象;第二,\x0d两个对象属性不同\x0d.例如: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②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鲁迅《拿来主义》)③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鲁迅《拿来主义》)这三个例子代表了比喻的三种类型.例①是典型的明喻,本体是“叶子”,喻体是“裙”,它们的属性不同,因此是“两种事物”;例②用了暗喻手法,“尼采”是本体,“太阳”是喻体,也是属性不同的两种事物;例③属于借喻,在形式上只有一个对象——喻体“鱼翅”,隐去了本体“文化遗产之精华”,因此,本句也涉及到两个对象,且属性不同.④上排牙齿如同下排牙齿.(陈望道《修辞学发凡》)⑤火车的汽笛如同轮船汽笛一般发响了.(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这是陈先生用来说明不是比喻的两个例子.例④的“上排牙齿”和“下排牙齿”都属于“牙齿”,例⑤的“火车的汽笛”和“轮船汽笛”实际上都是指声音,因此这两个例子所涉及的对象是同一事物,它们的属性是相同的,不是比喻,是比较.\x0d结论:如果所涉及的两个对象是“同一事物”,就是属性相同;如果涉及的两个对象是“两种事物”,就是属性不同.\x0d(二)比喻句中,“两种事物”之间必须有相似点\x0d只有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之处,句子才能构成比喻.如前面例①用“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出水很高的叶子,“亭亭”比拟“高”,以舒展的“裙”(幅)比拟张开的“叶子”,形态上非常相似;例②用光热无穷的太阳比拟尼采,相似点在“只给不取”.例④说上排牙齿与下排牙齿差不多,描述的是同一事物(对象),两者之间只有“相等性”,没有“相似点”(因而不能构成比喻).\x0d由此看来,由于蚂蚁和蜘蛛都属于同一种事物,蚂蚁的腿和蜘蛛的腿描述的是同一对象.因而不是比喻句."蜘蛛的腿像蚂蚁的腿”\x0d这种句子,形式上有“像”之类的“连接词”,内容上会涉及两个对象,如果不细心分辨,会误以为是两种事物,导致出错.\x0d哦!我和儿子恍然大悟.\x0d儿子,妈妈认为每天都能获取新知识是最快乐的事,你认为呢?儿子点点头,表示认可.\x0d跟随儿子成长,妈妈需要不间断的学习啊!

因为是一个相同的物体,如这个叔叔像我爸爸

如果是相同物体像,就不是比喻句
如“小红像她妈妈”
而是不同物体想,就是比喻句
如“小明的脸蛋像红彤彤的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