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的“黑蚊子”的学名叫什么?形状:米粒一半大小,黑色,身体整体呈竖直的扁平状 习性:雨天习惯在室内活动,被其咬到的部分会红肿、奇痒,所咬的包呈较整齐排列,推测为咬完第一处后爬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07:31:47
山区的“黑蚊子”的学名叫什么?形状:米粒一半大小,黑色,身体整体呈竖直的扁平状 习性:雨天习惯在室内活动,被其咬到的部分会红肿、奇痒,所咬的包呈较整齐排列,推测为咬完第一处后爬

山区的“黑蚊子”的学名叫什么?形状:米粒一半大小,黑色,身体整体呈竖直的扁平状 习性:雨天习惯在室内活动,被其咬到的部分会红肿、奇痒,所咬的包呈较整齐排列,推测为咬完第一处后爬
山区的“黑蚊子”的学名叫什么?
形状:米粒一半大小,黑色,身体整体呈竖直的扁平状 习性:雨天习惯在室内活动,被其咬到的部分会红肿、奇痒,所咬的包呈较整齐排列,推测为咬完第一处后爬行一小段距离再咬第二处.谁能知到它叫什么,或者补充点其习性,或者告知一点防治方法,

山区的“黑蚊子”的学名叫什么?形状:米粒一半大小,黑色,身体整体呈竖直的扁平状 习性:雨天习惯在室内活动,被其咬到的部分会红肿、奇痒,所咬的包呈较整齐排列,推测为咬完第一处后爬
蠓 蠓属双翅目蠓科(Ceratopogouidae),为一类体长1~3mm的小型昆虫,成虫黑色或深褐色,俗称“小咬”或“墨蚊”. 蠓是全变态昆虫,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图20-20). 卵:长纺锤形,长约0.5mm,表面有纵列突起的小结节.卵产出时为灰白色,渐变深色.在适宜的温度下,约经5天孵化. 幼虫:细长,呈蠕虫状.分为4龄,一蛉幼虫长近1mm,四龄幼虫约5~6mm.头部深褐色,胸、腹部淡黄色.各体节有短毛,最后一节的毛较长.幼虫生活于水中泥土表,以菌、藻类以及一些原生动物为食.在27±1℃时,22~38天化蛹. 蛹:分头胸部和腹部,体长2~5mm.早期淡黄色,羽化前呈深褐或黑色.头胸部前端有眼1对,背面有呼吸管1对.腹部具刺和结节,最后一节有两个尖突.蛹不活动,可见于水中或稍有积水的淤泥中,约5~7天羽化. 雄蠓吸食植物汁液,仅雌蠓吸血.雌蠓吸血范围较广,在不同的种类有一定的倾向性,有的种类嗜吸人血,有的种类嗜吸禽类或畜类血.绝大多数种类的吸血活动是在白天、黎明或黄昏进行.成虫多栖息于树丛、竹林、杂草、洞穴等避风、避光处.当温度、光照适合且无风时,成虫即成群飞出.蠓的飞行能力不强,一般不超过0.5km,其活动范围限于栖息地周围300m内.吸血蠓类交配时常有群舞现象.交配后吸血,约3~4天后卵巢发育成熟产卵.通常雌蠓一生产卵2~3次,一次产卵量约50~150粒. 蠓生活史所需的时间与温度关系密切.在夏季约需一个月,通常一年可繁殖2~4代,视种类与地区不同而异.雄蠓交配后1~2天便死亡,雌蠓的寿命约一个月.一般以幼虫或卵越冬. 与疾病的关系 蠓叮吸人血,被叮咬处常出现局部反应和奇痒,甚至引起全身性过敏反应,更重要的是蠓可传播多种疾病.目前已知蠓可作为18种人畜寄生虫的媒介和可携带20余种与人畜有关的病毒.在我国,蠓与人体疾病的关系了解得尚不够清楚.在福建和广东,曾于自然界捕获的台湾拉蠓体内分离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但该蠓是否可作传播媒介,尚有待证实. 防制 蠓的种类多,数量大,孳生范围广泛,防制工作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进行. 1.在有吸血蠓类地带野外作业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可涂擦驱避剂,或可燃点艾草、树枝,以烟驱蠓. 2.在人口聚居区,应搞好环境卫生,填平洼地,消灭孳生场所;对成蠓出入的人房、畜舍和幼虫孳生地的沟、塘、水坑等环境用二二三、马拉硫磷或溴氰菊酯等进行滞留喷洒. 3.出现局部肿、痒时,可用10%碱水或氨水或用清凉油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