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我们身边的历史----黄埔历史调查报告初一中等生水平8月28日前回答,好的在加50分主要是黄铺的介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5 17:57:25
寻找我们身边的历史----黄埔历史调查报告初一中等生水平8月28日前回答,好的在加50分主要是黄铺的介绍

寻找我们身边的历史----黄埔历史调查报告初一中等生水平8月28日前回答,好的在加50分主要是黄铺的介绍
寻找我们身边的历史----黄埔历史调查报告
初一中等生水平
8月28日前回答,好的在加50分
主要是黄铺的介绍

寻找我们身边的历史----黄埔历史调查报告初一中等生水平8月28日前回答,好的在加50分主要是黄铺的介绍
奥运会结束了,精彩的奥运会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的文化.站在黄埔大地上看奥运会,我不禁联想起曾几何时,黄埔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的文化.这就是南海神庙.
南海神庙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从这出发的船队到过欧美亚非拉等地,沟通了东、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每年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是南海神庙的波罗诞,是广州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节庆活动、最大的民间庙会.传统的习俗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好不热闹.
除了南海神庙,黄埔军校也造就了黄埔历史.它由国父孙中山在苏维埃俄国的协助下创办,见证了国共合作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许多黄埔军校出身的将领在抗日战场、解放战场上立下功勋,为民族、国家作出了杰出贡献,这是黄埔的光辉历史.
还有横沙的书香街,它是古代大学士朱熹讲学的地方.里面的许多私塾是从宋元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透露着古朴典雅的韵味,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黄埔历史中重要的一页.
这就是黄埔的历史.通过了解黄埔的历程,我不禁联想起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社会的栋梁,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正在谱写着黄埔的历史,因为今天就是明天的历史.所以从今天起我们要好好学习,黄埔的未来由我们创造.
这样可以了吧,500多字,水平够初等了,内容够全面了,思想够积极了.楼上的是海珠的啊,不是黄埔

广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而座落在今海珠区新 镇黄埔村、石基村一带水域的古黄埔港是清代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港口,至今仍保留了大量遗迹和文物。广州华侨研究会、广州市社科院和市社科规划领导小组的有关专家经过长期调查和实地考察后一致认为:鉴于古黄埔港遗址已经并正在遭受着各种破坏,必须立即着手进行保护、抢救和前期研究,早日拟定保护、综合利用的具体规划并加以实施。
一、遗址价值与现状...

全部展开

广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而座落在今海珠区新 镇黄埔村、石基村一带水域的古黄埔港是清代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港口,至今仍保留了大量遗迹和文物。广州华侨研究会、广州市社科院和市社科规划领导小组的有关专家经过长期调查和实地考察后一致认为:鉴于古黄埔港遗址已经并正在遭受着各种破坏,必须立即着手进行保护、抢救和前期研究,早日拟定保护、综合利用的具体规划并加以实施。
一、遗址价值与现状
17-19世纪是广州在国际社会最为辉煌的时期,至今仍被西方国家誉为“对华贸易的黄金时代”,而古黄埔港在清代广州的对外贸易中则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1685年至1757年,外国到中国贸易的商船共312艘,其中经黄埔口岸进入广州的外国商船有279艘,占总数的89%。1757年,清政府宣布仅允许在广州一地进行对外贸易,古黄埔港的地位更显重要。自1749年至1838年,进入广州贸易的外国商船共5390艘,其中大部分是从黄埔口岸进入广州的。美国第一艘来华的“中国皇后号”于1784年8月28日到达黄埔,12月28日从黄埔港启程归回,轰动了美国社会,成为“一次远见卓识的,杰出的和成果丰硕的航行”。著名的瑞典商船“哥德堡”号于1745年1月从广州运回大量瓷器,因失事沉没于波罗的海,1989年夏天打捞起来后,仅瓷器碎片就有9吨,还有300多吨茶叶,至今仍有茶香,并能饮用。有力见证了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和黄埔古港的历史地位。
当时的贸易方式比较独特,外船和货物一般不准进入广州城,均须停靠在黄埔港口装卸和贸易。因而黄埔港承担着多种功能:港口边的酱园码头停靠着多艘外船;除进出口关税外,外国商船的船钞、引水费、船规银、通事买办费、挂号银等,均由位于岸边的“粤海关黄埔挂号口”征收;外船进出黄埔港和外商由黄埔往返广州城及贸易方面事宜,由设在这里的夷务所具体负责;泊港的外国商人生活日用品由买办馆负责;黄埔港的安全,则由设在这里的永靖营负责。因应天时地利,黄埔村在清代中期一度发展成为“一个住有好几千人的市镇”,居民多靠为外贸外商服务为生,如买办、装卸工、铁匠船工等。直至清末全村先后充当买办者达40多人。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由于黄埔港码头淤积失修,不得不迁址长洲岛,仍沿用黄埔港之名。
今天我们漫步村中,看到昔日的辉煌在黄埔村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典型的清代建筑在村中瞩目皆是。从全村布局看,它依水而建,不是一般古村落的式样,而有中国古城镇的典型特征。至今村里仍保留着昔日城镇的坊、街、里、巷的名称,港口城市的痕迹依稀可辨。经过初步调查,目前较有价值的遗址遗物主要有:
古码头遗址与贸易街。黄埔古码头原称酱园码头,现在岸边仍保留一条“海傍街”,旧时紧靠码头,商贸极度繁盛。码头附近尚遗留旧时用的木桩,部分村民建房时也曾挖起过坚实的桩基。附近散落着大量的石碑和外国海员、商人的墓碑,并有多种文字的碑文。码头对面江岸上称为四马岗一带保留有旧时专葬外人的所谓“番人 ”,是海上丝路的极有价值的实物。基本保存原样的黄埔直街是一条重要贸易区,具有清末时的一些街道特色,因民房建设受到一些破坏,但尚有较高修复利用价值。
古祠堂。全村原有大小祠堂30多座,现保存有16座。著名的有晃亭梁公祠、化隆冯公祠、罗氏宗祠、胡氏宗祠和有99个门口的冯氏宗祠。祠堂建筑极具岭南特色,结构宏阔、装饰考究。各种砖雕、石雕、木雕栩栩如生,其中的一些内部结构和造型为市内陈家祠所不及。从单体建筑上看去,展现了浓郁的“康乾盛世”的遗风。但部分祠堂内部损坏严重,祠堂与周边的一些新民居也极不协调。
民居。全村保存得比较好的传统住宅有数十幢,多集中在来燕里、横辰里、中正里、申明大街等用青石板铺砌的古老街巷里。如“子平居”、“涉趣园”、冯肇宪故居、胡璇泽胡居等不胜枚举,多数民居工艺制作上乘,富有岭南特色的雕塑、璧画、漏窗、花基、门洞、灰塑门联等随处可见。如能成片修复保护起来,将成为综合开发的重要景点。部分街巷门楼也保存完好。
庙宇。原有华佗庙、洪圣殿、圣母宫、天后宫等,均与当时海外贸易和航海有关联。目前基本保存下来的仅有一座北帝庙(又称玉虚宫)。现庙内还保存了8块重修北帝庙的碑记,上刻有1755年《重修北帝庙碑记》中“黄埔税口肆员”等重要文字资料。庙前还有部分拆建后遗留的石刻、石柱等文物。
古港遗址的价值已勿庸赘言。多年来,由于文物保护观念不足和民房建设的破坏,古港遗址遭到的破坏比较严重,就在我们调查期间,仍有个别民房在违章施工却无人制止,由此形成的对遗址整体布局的破坏已不容忽视。所幸的是,以黄埔小学为中心,周围约150米内,祠堂、民居相对集中,相对来说保存较完整,便于今后连片整体开发。
二、保护与开发的有利环境
就广州城市发展的整体态势而言,黄埔村古港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契机:
——保护与开发后的古港遗址可以成为广州“十年一大变”的重要成果和形象工程之一。在完成“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工程后,亟须选择与广州城市发展紧密联系一些能体现“大变”色彩的重大项目。古港遗址既能体现了广州两千年港口城市风貌,又有极高的旅游文化价值,并能推动侨乡建设,最能展现广州从古老走向未来的沧桑巨变。非有大手笔、大气魄和超前眼光才能加以全面推动。
——广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外人有对广州“有旅无游”、文化景点“星星多,月亮少”的慨叹,过去为此不惜斥巨资造“月亮”工程,结果却不尽如意。其中就有骑马找马,脱离广州实际而盲目求大求洋的原因。试想如早日试去黄埔古港尘封的沧桑,进行体现广州港口城市特色和岭南风情的适宜包装,完全可以成为极富有历史文化特色而又有旅游价值的一颗明珠。云南丽江古城、江苏昆山周庄镇的成功保护开发已成先例(见附录)。
——为广州的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和三千多年不衰大港的辉煌历史提供可靠的“硬件”支持。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标准,广州市可将分散的秦代造船工场遗址、光塔——怀圣寺、西来初地、清真先贤古墓、南海神庙、黄埔村古港等整合起来,以海上丝绸之路遗址进行申报,目前的最大缺项是相关实物和原址太少,而黄埔古港的保护、发掘可以提供丰富而直接实物,无疑加大了申报成功的筹码。2001年安徽黄山的古村落西递村和宏村获选文化遗产,其最大“硬件”就是靠完整而保持原风貌的民居,这对广州不无启示。
——从增强城市竞争力上考虑。广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强调,今后大城市以文化论输赢,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首要任务就是充分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从历史文化资源的存量来看,在京、沪、穗三市中,北京得天独厚,无可比拟。而广州较之上海则有一定优势,但目前却未能充分开发出来。上海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就着手修复了市郊朱家角镇明清建筑群,展现了一幅古意盎然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连远在昆山的周庄也被纳入上海的旅游圈中。广州应尽早将城市竞争力中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黄埔古港的保护与开发对这一目标有示范作用。
——因应广州城市中心“东移南拓”的整体战略需要。广州城市重心的转移,必将带动琶洲地区的快速发展,而黄埔古港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又成为本区域今后一个“亮点”,与周边一系列文化古迹和现代景观相映成趣,将极大提升本区域的整体价值。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黄埔村是广州市著名的侨乡。据1990年统计,当地村民3029人,而旅居海外和港澳的有1446人。也有称旅外人数超过本村人口一说。广大华侨华人热爱家乡,关心黄埔村和广州的建设。黄埔古港的保护与开发,将极大提高该村和广州旅外华侨的光荣感,加强华侨与广州的联系,同时该村的华侨和港澳同胞中不乏热心支持而财力殷厚者,也可引导他们参与保护与开发,可谓两全其美。
三、进展情况
黄埔古港距广州市区并不远,但因众所周知的原因,长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而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1986年广州黄侨研究会干部黄银英因侨务事宜进村调查,最先发现了这块被称为“广州地望”的古港遗址。1987年,市侨办、广州华侨研究会约同中山大学历史系和东南亚研究所的专家进村调查,为编写广州华侨志选点,黄埔古港遗址状况开始为人知晓。1988年,许肇琳、罗汝材发表《黄埔村、黄埔港与黄埔先生》一文,对黄埔古港的历史演变进行了系统论述。余定邦、黄启臣等人也发表了有关黄埔古港的文章。十余年来,这些专家学者和热心人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调查和考证,逐步揭开蒙在古港之上的神秘面纱。
自2000年开始,随着广州对历史文化产业的重视,黄埔古港遗址问题逐渐引起了相关决策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2000年3月1日,以司徒梅芳为首的市华侨研究会“凤浦(黄埔村)课题研究小组”经市侨办向沈柏年副市长递交了报告,建议市政府迅速组织有关部门对凤浦遗迹的保护、抢救、开发等工作展开论证研究。沈柏年副市长批示海珠区委区政府具体落实。2000年5月26日,中山大学余定邦、林家劲、罗汝才、黄启臣、梁碧莹5人联名写信给林树森市长,力陈黄埔古港遗址保护的重要性,认为可以此扬广州之长,“能显示自己的独特优势”。林树森市长随即批示由“市规划局、文化局约这五位专家谈一次,作出一些初步规划”。2000年7月21日市规划局施红平局长在中山大学永芳堂主持会议,专题讨论了有关古港遗址保护
摘抄一点就可以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