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淤泥而不染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3/29 14:56:36
出淤泥而不染的故事

出淤泥而不染的故事
出淤泥而不染的故事

出淤泥而不染的故事
屈原 (约前340~约前277)
名平,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传为湖北秭归人.出身贵族,曾做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汉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谮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 -- 「端午节」.重要著作有《离骚》、《九章》、《天问》等赋,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句能体现他不愿与官场的贪官污吏同流合污.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说陶渊明宁可不踏仕途之路,也不愿为了追名逐利而出卖灵魂,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将自己寄情与山水田园的悠然.
陶渊明辞弃官职,居住在一个宁静的村庄,因此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独立人格;
周敦颐拒绝官场腐败,才有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洁身自好;
王冕淡泊名利,留下了“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佳话.
林则徐可是说是个出淤泥而不染的人.
英国人包令与林则徐是同时代的人,他曾任港督,懂汉语,还会说广东方言,号称“中国通”.这个殖民主义者与林则徐是敌对关系,但在他的内心世界中,对林则徐佩服得五体投地.1851─1852年合刊的英国《皇家亚洲协会中国分会会刊》上,包令发表了《钦差大臣林则徐生平及著述》一文,其中说林则徐“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他的国家服务了36年.在社会生活中,他以廉洁、睿智、行为正直和不敛钱财著称”.包令说对了,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少有的清官.
中国封建社会的腐败由来已久.它的历史有多长,腐败的历史就有多长,而清代尤以为甚.乾隆时期有所谓盛世之誉,而皇上特别宠信的军机大臣和珅就是一个超级巨贪.到了晚清,贪官比蝗虫还多,代代成阵,愈演愈烈,这预示着满清王朝行将就木,离倾覆不远了.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生“历官十四省,统兵四十万”的林则徐,出淤泥而不染,始终清正廉洁.他不仅以政绩辉煌而闻名天下,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了民心.林公清正廉洁的事迹可以写一本书,这里只举几个突出的例子以飨读者.
林则徐出身于贫寒的教师家庭,他的父母都是品德高尚的人.幼年时,其父林宾日教育他“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林则徐26岁中进士后,在翰林院里当文官,36岁时离京出任杭州、嘉兴、湖州的“道员”,即这三地的行政长官.杭州风景如画,美女如云,鱼米之乡.如果是个庸人,在这人间天堂当官,岂不悠哉游哉!但林则徐对于官场的种种陋习十分反感,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省垣孔道,冠盖如云,自辰迄酋,无非对客,事上接下而外,即为送往迎来,一切公牍管札,转待灯下理之,而精力固已惫矣.”在此任上,林则徐干了一年后,以父亲生病为由,辞官而去.林则徐回到杭州后父亲已经病愈,他却对仕途冷漠,迟迟不向朝廷报到.在给友人的一首答诗中,林则徐写道“呜呼利禄徒,字氓何少恩……有欲刚则无,此际伏病根”.他认为私欲是官场的病根.所以,后来林则徐在自己官府公堂上挂起了一幅自写的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辟立千刃无欲则刚”.这幅对联内涵的哲理,直到今天仍有鲜明的价值.
林则徐担任过盐运使、按察使、布政使, 48岁任江苏巡抚(省长),53岁升任湖广总督,55岁任钦差大臣虎门销烟.蒙冤流放新疆3年后又任陜西巡抚、云贵总督.无论在什么官职上,林则徐不仅个人清正廉洁,而且对他人的种种腐败行为从不容忍,这种事例不胜枚举.
1830年8月林则徐出任省级大员湖北布政使,掌管全省人事财政大权.林则徐每任新职,在赴任前常发出“传牌”.所谓传牌,就是事先向沿途各地发出一些必须执行的命令.林则徐自北京到武昌,从水路进入湖北省后立即发出《由襄阳赴省传牌》,全文不到二百字,主要说明的是:
第一、我林则徐已乘船到达湖北境内.从襄阳到武昌这段路自雇船只,自付船费,不需要沿途各地交付一分钱,也不准派人添篙帮牵,溜须拍马.我和随行人员的一日三餐均自行实备,不接受任何酒食.
第二、我路过各地时,只在码头上接见一下当地官员,不准远迎,不准送行,任何人不准打着我的旗号捞好处.只要发现行为不轨者,立即严肃查处,“不得稍有徇纵,切切”.
林则徐每任新职,人还未到正气先行.这种“传牌”不仅是独善其身,也是告诫同僚和下属,对于官场的种种陋习和腐败,我林则徐绝不同污合流,你们也当洁身自爱,否则严惩不贷.
武汉三镇位于长江中游,水陆通衢,商民云集,贸易发达,但也藏污纳垢,官商勾结,极易滋生种种腐贩行为.对此,林则徐洞若观火,早有思想准备.所以他到武昌后立即发出了“防伪诈”的“关防告示”.告示中首先说自己要做到“随事亲裁,无一端之假手,奉公洁己,恒午夜以扪心”.而后发出了一系列的政令,均与反腐倡廉直接有关.主要内容是:
1 、官员的“升调、署补、差委……断不听昏夜之营求”.“无论事体大小,犯必立惩”.
2 、“倘有狡猾银匠,串通奸胥舞弊,无难察觉惩办,切勿以身试法”.
3、我官府中的食用“一切俱照时价发实,不使丝毫短欠.如有影射扰累者,许该铺户指名禀究”.
林则徐在湖北政声甚隆,善者歌其善,恶者畏其威,这为后来他任湖广总督时大规模地、成功地禁烟运动打下了基础.林则徐在湖北禁烟的成效,又推动了道光帝在全国禁烟的决心.
1838年的最后一天,林则徐在北京受命钦差大臣,他的任务是到广州收缴大量鸦片的同时,堵塞鸦片走私进口的源头.外有强敌,内有奸佞,林则徐深知此行如赴汤蹈火,以至他与座师沈鼎甫告别时,师生“相顾涕下”.1839 年1月8日林则徐从北京动身,从他的日记上看,当天“至长新店,已上灯矣.又行三十里至良乡.”从良乡开始,林则徐发出传牌.身为钦差大臣,他指令沿途各地“只用家常饭菜,不必备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以节糜费. 此非客气,切勿故违.”林则徐日夜风尘仆仆,途中向广东发出监控汉奸的密令,于3月10到达广州,当天近年夜时分住进了越华书院.此时,广州的官民和洋人,无不关注钦差大臣到任后的第一行动.次日,林则徐在辕门发布“关防示稿”,全文如下:
照得本部堂奉命来粤查办海口事件,现驻扎省垣,不日出巡各口,均应慎密关防.所有随从人员,不许善离左右.其派在行辕之书吏,即于公馆内给予伙食,不准籍端出入.凡文武官员因公禀谒者,无不立时接见.若游人术士,素无瓜葛,该巡捕官及号房,不得妄行传禀,以肃关防.倘有混称打点关说在外招摇者,所在地方官立即严拿,彻究重办.
至公馆一切伙食,均系自行买备,不收地方供应.所买物件,概照民间时价发给现钱,不准丝毫抑勒赊欠.公馆前后,不准设立差房.偶遣家人出门,乘坐小轿,亦系随时雇用,不必预派伺候.如有藉为影射扰累者,许被扰之人控告,即予严办.各宜懔遵勿违.特示.
以上告示是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向广东的官员、百姓和当地的洋人第一次公开亮相.此告示突出强调了两个重点问题,一是正派的人因公事求见者,我林则徐立刻接见,没有什么官架子;但是那些溜须拍马,居心叵测,妄图打探动向的“游人术士”不要心存妄想,我林则徐根本不见尔等之辈.你们要来,差房不准传报.谁人敢于招摇撞骗,则彻究重办.第二个重点是以廉政告白天下,林则徐本人及一切随从人员在经济上与当地完全脱钩,“不收地方供应,使企图行贿者、讨好者没有缝隙可钻.”
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首先拿“十三行”中的头目伍绍荣(又名伍浩官)问罪.此人因与英商勾结走私鸦片大发横财,已成巨富.林则徐审讯此人时,他以为钱可通天,有钱无所不能,所以对林则徐说:“愿以家俬报效”,就是行贿.林则徐怒斥道:“本大臣不要钱,要你的脑袋!”伍绍荣吓得魂不附体,片刻不敢怠慢地向英商传达了钦差大人限期缴烟和“具结”的命令.
林则徐抵达广州后,在极其错综复杂的局面下,仅用了18天,就迫使英商的政治代表义律同意缴出全部鸦片,这固然与林则徐的智慧、气魄和邓廷桢等人的配合有关,而林则徐的清正廉洁,他的官风官德,却是这一巨大胜利的道德基础.
林则徐最后的官职是云贵总督.当时他的夫人已病故,儿子在北京,林则徐因体弱多病,本想辞官后和北京的儿子住在一起.但是,这位封疆大吏却拿不出足够的银两在北京购置房产,只得回家乡福州旧居养老.
林则徐是我国的民族英雄,在国外也享有盛誉.比如,1999年2月2日,国际天文学会将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林则徐”;又如,在寸土寸金的纽约市区辟有“林则徐广场”,广场中心耸立着高大的林则徐塑像.林则徐的后裔林子东同志不久前告诉笔者,纽约百老汇的一条街又命名为“林则徐街”.美国人和爱国华侨这样做,首先是把林则徐作为世界禁毒象征看待的,但也与他疾恶如仇、从善如流、清正廉洁、浩然正气的人格魅力有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