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NTRY AND THE CITY怎么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6:33:22
COUNTRY AND THE CITY怎么样

COUNTRY AND THE CITY怎么样
COUNTRY AND THE CITY怎么样

COUNTRY AND THE CITY怎么样
(一)怀旧情绪的产生 逆着城市街道的喧嚷,似乎可以回溯到一个过往,那里静谧而安详.资本供养的浮华让人迷醉,在这之后总有一些人被耳边的喧闹惊醒,他们开始寻觅往昔——一个自然的、未被破坏的、纯真而充满温情的时代.一些人想要退居这里,来逃避似乎是独属于城市的冷漠、贪婪、剥削与猜疑,或是把“过去的好日子”作为一种手杖,来敲打现在,产生了这种被称为“怀旧”的情绪. 怀旧着的人们把自己的情感投射予乡村,于是,乡村的一般意象成为有关过去的,而城市的一般意象是关乎未来的.“如果把这些形象孤立来看,就被发现一个未被定义的现在.‘现在’被体验为一种张力,在此张力之中,人们用乡村和城市的对比来证实本能冲动之间的一种无法解释的分裂和冲突.” 怀旧一部分是来自于身处于无序之中的人们,对稳定秩序的深切渴望,此外,也来自于对时空概念的混淆和意识形态的控制.田园诗中对田园牧歌的歌颂被选择性地留存了下来,把同属于一个时间维度之上的苦难与赞美分割为不同时间维度上的当下、未来与往昔,而在这样的分割之后,前者代表着残酷而后者代表着乌托邦式的完美.“先有一些诗歌,它们赞美乡村背景中那些谦卑、高尚的人物,或多或少都有意识地域城市和宫廷的财富和野心形成对比.然后又出现了一些诗歌,它们将这种道德对比进一步发展为一种历史对比”,从而由反思走向怀旧.而逝去的往昔,常常也因为故乡和童年的逝去,和自然的被破坏,而承载着怀旧的感慨,“纯真、安全、宁静和富足都首先印刻在一片特殊的风景上,然后被强有力的扩展至一个特殊的乡村往昔”,人们“在自然的静谧中入睡,就像贴着母亲的胸脯睡去”.而怀旧者的田园想象恰好契合了所谓的意识形态——曾经的田野上,农民是被“保护”的,“不过是像牲畜和溪流那样受到保护,以便他们能够付出更多的劳力,生产更多的食物,抛洒更多的鲜血”,而“正义被他们所操控,为他们说话”. (二)怀旧合法性的消除 然而在雷蒙61威廉斯的分析中,城乡之间并不存在这样的对比.其一,并不存在一个“自然的”和“道德的”经济,石油公司做的事情、采矿公司做的事情,就是地主做过的事情.新田园诗中写出来的,不过是一种消费慈善——似乎所有在劳动上的不慈善,都能够通过后继的宴席而得到救赎.其二,这种“自然经济”和后来的资本主义经济之间并非截然不同,而是存在着割舍不断的暧昧关系,后者是在前者之中孕育产生的.在封建时代晚期,地主阶级本身已经发生了改变,他们广泛涉足各类商业活动,依靠租金和资本投资的利润生活,逐渐演变成新式的资本家地主.他们的商业行为导致了大范围的圈地运动,征收苛刻的地租和圈占土地的过程巩固了他们对土地的控制.其三,所谓“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对立不过是表面现象.城镇既是乡村的映像,也是乡村的代理者,多数城镇都是作为农业秩序本身的一个方面发展起来的:在简单的层面上作为市场,而在更高的层面上,作为金融、行政管理和二次生产的中心.乡村中进行的对人和自然的剥削,在城市里被集中变成了利润——商人、律师、宫廷宠臣积累的财富——又渗入了乡村,进一步加强了农业剥削的力度. 剥削和压迫替代了的,是剥削和压迫本身(见对圈地、公地、社群、济贫法的分析).在这样的分析之后,威廉斯有理由否定了怀旧的情绪,在看过了前资本主义——那基于当下而定义的往昔——之后,“难道我还敢让这些真实的不幸藏在诗意的骄傲那华而不实的陷阱之中?”我们需要的,是辨析人们所经历变化的真正过程,而将这些经历了、经历着变化的人们作为真正的整体生命,而不是观察对象,来感受他们的感觉. 此外,我以为,在《威塞克斯和边境区》一章中,哈代笔下还乡者的形象是类似于奥德赛式的.姚伯带着还乡的理想——“不是劝人悔改,而是劝人高尚”——然而,“他在忠诚的驱使下在旧群体眼中没有任何意义”.在复杂的压力之下,“还乡变得没有价值,唯一可能公然做出的行为也会显得很不正当.”他成了一名劳工,使他最初的事业更加困难,只有“他工作的单调性抚慰了他,这种单调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三)劳动分工、专门化与分裂 在质疑了田园主义的怀旧情绪之后,威廉斯同样抨击了生机勃勃的城市工业主义——他们对乡村社会的蔑视和对城市工业化的信心一样强烈,被关于“进步”的想象迷惑了双眼而看不到前方的深渊.资本主义作为既定的趋势,在乡村和城市中制造着城市和乡村的,也是是人与人之间的疏离,田园怀旧和城市工业都无法弥合这样的断裂和伤痛,对此,威廉斯首先找到了这种断裂的现代性根源——“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分裂和对立在现代有了新的形势:劳动分工和专门化的顶点”. “劳动分工和专门化的存在先于资本主义,但却在资本主义阶段发展到了一个惊人的程度.”这种分裂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裂、管理和操作的分裂、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分裂”,它们渗透在生活中并形成了各种症状:“在社会各个阶级的思想和做法中;在对工作和教育的传统定义中;在对居住场所的分配中;在有关日、星期、年、一生这样的时间安排中”.因此,在这种种分裂中找寻联系,就需要“克服劳动分工的问题”,“只有拒绝划分,我们才能够克服这种划分”. (四)被诟病的怀旧 威廉斯打碎怀旧想象的关键逻辑是:怀旧者所想象的往昔同样充斥着压迫与剥削,不存在一个“快乐的往昔”,因而,怀旧是对生存于往昔世界的人们之艰苦的漠视,进而,是一种不尊重. 我以为,这里存在一些问题:在弥合断裂的过程中,是否用力过了头,把由往昔到当下,进而到未来这个时间历程上发生的变化完全夷平了.退一步说,即便城乡之间“贪婪-纯真”的对立真的是一个谎言,那么,“怀旧”所指涉的那一个“乌托邦”是否有其存在的必要? 我以为答案是肯定的.《上海摩登》的作者李欧梵很喜欢用“想象”这个词,这其中的“想象”至少包含两种意思:第一个是“文化感觉”.我不由得想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一句话,“当一个隐喻形成,爱情就降临了”,在“想象”和“隐喻”的层面上(这里把两者直接等同可能有不恰当之处),是“感觉”的世界,那是客观现实之外,主观性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第二个涉及到关于民族国家的构想,以及这种构想如何成为可能.“这样一个景观也止于景观,是想象的,先于民族构建和制度化而行”,更重要的问题是,“‘想象性社区’的民族何以可能?” 这样说来,“怀旧”可以是一种个人化的“文化感觉”,有其存在的权利;同时,它也可以关乎一个“民族国家的构想”,先于制度,而设计一个更好的未来.因而,虽然想象终究不是现实,想象的美好和现实的苦痛可能残忍地同属于一副客观的图景,粗暴地抹杀怀旧的必要性也是需要商榷的. 威廉斯似乎把反思和怀旧对立在天秤的两端,然而,我们需要反思,也需要怀旧.反思式怀旧在天秤的一端,衡量着的是沉甸甸的未来.